本课题以噬菌蛭弧菌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其应用于防治淡水鱼类暴发病(细菌性败血症)的研究。了解其生长特性,裂解过程和自身生存能力,研究并掌握其应用过程所需的条件和技术,为防病养殖提供途径和依据。对以暴发病的病原菌点状产气单胞菌和河弧菌生物变种Ⅲ测、形态观察、噬斑识别、理化特性、繁衍和裂解条件及应用过程中的培养、保存技术等。提出应用原理和方法:1、用在发病前期,水温在25-30℃,pH值中性偏碱性的池塘;2、应用时要适当提高Ca(++)Mg(++)离子浓度促进蛭弧菌的生长繁殖;3、宿主菌和蛭弧菌的浓度比以10:1为好。蛭弧菌对暴发病的防治作用,目前可能只限于特定时间和特定的局部环境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淡水养殖鱼类肉品质研究的营养学基础
淡水养殖鱼类生化特性和细菌污染及其对鲜度品质的影响
淡水养殖乌鳢类立克次体病的发病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在海水养殖中应用蛭弧菌的相关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