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DMC(碳酸二甲酯)合成PC(聚碳酸酯),不但能为PC的低能耗制备和绿色洁净合成提供科学基础,而且可以推动DMC向高附加值发展。DMC合成PC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是如何选择性合成中间体DmC(1)(二甲氧基碳酸双酚A二酯)。针对该瓶颈问题,本课题首先以单个结构单元厚度的片状MFI酸性分子筛为载体,在其超薄片状微孔骨架上嫁接TiO2、V2O5和有机氧化锡,制备无机有机复合杂化的多功能催化剂,并系统表征催化剂的无机有机杂化形态、空间结构和内表面性能。然后将催化剂应用于DmC(1)催化合成,研究催化剂的杂化物种及其杂化形态、空间结构和内表面性能与DmC(1)收率和选择性的关系,从而获得最适于DmC(1)合成的催化剂,并进一步揭示该催化剂促进DmC(1)选择性合成的作用机理;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探索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和再生途径。
本课题制备了片状MFI 介孔分子筛和不同结构的有机氧化锡,并以MFI 介孔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TiO2/MFI、C4H9Sn(O)(CH2)3/MFI和C4H9Sn(O)(CH2)3/TiO2/MFI等催化剂,将所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DmC(1)的催化合成,通过分析双酚A转化率、二甲氧基碳酸双酚A二酯(DmC(1))的收率和选择性,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形态与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关系,筛选了DmC(1)合成的最优催化剂,研究DMC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方式和活化方式、研究了催化剂协同活化DMC 和BPA 的过程,以及强化DmC(1)的合成机理,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利用介孔的空间限域效应提高DmC(1)选择性,研究了MFI 酸性载体在DMC与BPA 烷基化反应中的具体作用过程,考察了甲醇的脱除对DmC(1)合成的影响。通过本项目研究,获得了高活性催化剂,明确了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活性、选择性的关系,明确了DmC(1)选择性合成的反应机理。在Catalysis Communications、The 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石油化工和天津工业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13篇,提交国内会议1篇,申请发明专利1篇,培养研究生3名。完成研究内容,部分成果正在投稿和整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层状化合物层间合成单原子层厚度贵金属片层薄膜催化剂
有机锡中孔材料的制备及在CO2和甲醇合成DMC中的催化性能
Al-Cu合金中纳米层片结构的制备原理及其强化行为
二维超薄双表面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制备高效产氢复合型催化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