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和污染小等显著优点,有望应用于很多领域。宽禁代半导体材料在其中起到两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染料分子的载体和光激发电子的传输通道。.本申请拟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入手提高染料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首先,将制备满足特定要求的TiO2纳米管阵列并用其制成前方照明型染料电池。这些要求包括:高度有序、两端开口、自支撑、结晶良好和10微米至100微米量级的长度等。其次,在透明导电基底上制备有序且间距小至纳米量级的TiO2、ZnO和WOx纳米柱阵列,以保证染料分子和施主分子相距足够近,从而在染料电池中得以实现福斯特能量共振转移,通过从施主分子至染料分子的无辐射能量传递提高染料电池对太阳光谱中的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利用。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由工作电极及其上附着的染料分子、电解液和对电极组成。其中的工作电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染料分子的载体,又是光生载流子的传输通道。本项目主要研究了通过改进工作电极提高DSSC性能的各种途径。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点..一、用氯化钛(TiCl4)和异丙醇铌(Nb(OC3H7)5)处理了二氧化钛(TiO2)工作电极表面,使得TiO2表面同时覆盖有TiCl4和Nb2O5,既提高了短路电流,又提高了开路电压,从而得到了更高的转换效率。.二、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分级结构TiO2纳米棒和分级结构TiO2纳米颗粒,并将它们应用在DSSC的散射层中。这些分级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染料分子的吸附和入射光的吸收,从而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三、 使用钛丝作为工作电极制备了柔性纤维染料敏化太阳电池(FF-DSSC),以期为各种柔性器件提供能量。通过阳极氧化法和水热法,在钛丝上先后制备了TiO2纳米管和TiO2纳米棒及其分级结构,并将它们应用在FF-DSSC中。通过采用6根钛丝组成的多工作电极构型,得到了最高9.1%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此过程中,提出了比现有方法更为合理的柔性电池转换效率计算方法。.四、使用氧化锌 (ZnO) 分级纳米结构作为工作电极,提高了硫化镉(CdS)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SC)的性能。.五、在制备用作DSSC工作电极的TiO2纳米管阵列时,发现TiO2纳米管的边界处可以形成TiO2纳米针尖。从这些纳米针尖阵列上获得了场发射,为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冷电子源提供了新颖的思路。. 在本项目支持下共发表SCIE论文17篇,其中1篇影响因子大于10, 另有7篇影响因子大于3。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双功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基有序核/壳纳米阵列结构薄膜电极与电容电致变色性能
高度有序ZnO纳米异质结阵列的构筑、界面调控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碳纳米薄膜复合对电极的研发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多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低温制备及在柔性染料电池中的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