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g2p蛋白在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中的调控分子机理尚无人研究。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以Clg2p效应分子结构域构建诱饵蛋白载体,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中筛选出Clg2p候选效应分子后,通过Pull-down蛋白体外互作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鉴定出Clg2p效应分子;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获得其效应分子敲除突变体,通过比较ΔClg2p突变体(前期实验获得)、效应分子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CX-3在致病性方面表现的差异,结合Q-PCR结果,综合分析出Clg2p蛋白与其效应分子的互作在病原菌致病性中的作用,明确Clg2p蛋白水平的调控分子机理,为全面揭示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本项目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lg2p基因为诱饵蛋白,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中筛选出57个与Clg2p互作的阳性克隆,通过回交实验和测序获得了7个互作基因,它们分别为为尿酸氧化酶 (命名为ClUase)、MAPKKK(命名为Clf)、细胞壁水解酶、锌指转录因子ace1、乙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和2个假定蛋白。采用定量PCR技术在Clg2p基因敲除突变体(前期实验获得)检测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lUase和Clf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推测它们可能是Clg2p下游效应分子。利用靶标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双荧光定位技术 (BiFC)进一步证明了Clg2p可以在酵母和植物细胞中与ClUase和Clf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基因敲除技术获得ClUase和Clf敲除突变体,通过PCR技术和Southern bloting技术鉴定了敲除突变体;通过综合比较野生型菌株CX-3、ΔClg2p敲除突变体和效应分子ΔClUase、ClfΔRA和ΔClf敲除突变体在致病性、孢子形态、产孢量、菌丝生长,附着胞形成和形态以及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表明Clg2p可以通过Clf 的RA结构域调控病菌的附着胞形成和形态及致病性,与ClUase互作调控病菌孢子形态。该研究结果深入地揭示了Clg2p蛋白在玉米弯孢叶斑病菌中分子调控机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中国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相关蛋白质组研究
弯孢叶斑病菌铁离子通道关键酶对玉米致病性影响研究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呋喃型毒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基于microRNA的抗玉米弯孢叶斑病分子调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