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组成含量差异巨大。西南地区煤中各种有害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其它地区,且大多灰分较高。这些有害元素随着燃烧过程,赋存于煤灰之中,造成对环境的潜在威胁。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危害不仅与可迁移的总量有关,还与存在形态有很大关系。本项目针对西部典型煤灰中痕量元素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形态、组成、粒度、赋存方式等),开展深入的浸溶性试验研究,评价不同形态的典型痕量元素在不同淋滤条件下(浸溶液、pH 值、浸溶液和煤灰的液固比、浸溶时间等)的浸溶特性;根据前期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影响硫酸亚铁控制粉煤灰中典型痕量元素迁移的诸项因素及其对不同痕量元素形态的控制特性,提出合适的西部煤灰中痕量元素的绿色、经济排放控制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几种现代检测技术在桑叶活性成分和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内源磷形态分布及其对扰动的响应
一种快速的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及其在脉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流动聚焦中液体锥形形态和流动结构实验研究
典型西部燃煤电站锅炉煤灰中痕量重金属浸溶特性的研究
典型有害痕量元素大气排放污染特征及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水系中痕量元素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与模式计算
生物炭对典型多元素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