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OIP)是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较为常见的眼眶疾病。目前IOIP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导致该病诊治效果较差。因此对IOIP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是眼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先期研究中,我们采用PCR和原位杂交技术首次在IOIP病变组织中检测到EB病毒D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显示IOIP中T细胞和B细胞的标志分子及大量与T和B淋巴细胞扩增和激活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提示IOIP是以T或B细胞增殖为主的免疫性病变。据此,提出"IOIP可能是一种由EB病毒促发的免疫反应性眼部疾病"的假说。课题拟在先期实验基础上,按照患者病程分组,主要研究EB病毒与IOIP之间关系,以及IOIP病变过程中与T和B淋巴细胞扩增和激活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有望为IOIP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资料。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OIP)是一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较为常见的眼眶疾病。目前IOIP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导致该病诊治效果较差。因此有关IOIP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是眼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IOI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1)完成IOIP患者血样中EBV相关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60例IOIP患者中55例VCA-IgG阳性、60例EBNA1-IgG阳性,说明IOIP患者曾经感染过EBV,提示IOIP的发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2)完成IOIP患者眶内病变组织标本中EBI2表达的检测,提示EBV参与了IOIP的发病过程。(3)完成IOIP患者组织中EBV基因的检测,结果提示EBV在IOIP发病过程中可能只起始动作用,随着病程的延长,感染组织中的EBV可能会被体内免疫系统逐步清除,EBV数量逐步减少乃至消失。(4)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IOIP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基因进行筛查,结果共筛查出744个差异基因,其中552个为下调基因和192个为上调基因;并发现PI3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表达显著上调。(5)完成PI3K通路参与IOIP发病机制过程的验证。(6)完成NF-κB通路参与IOIP发病机制过程的验证。(7)完成IOIP病变组织标本中T细胞和B细胞相关因子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OIP患者眶内病变组织中CD4/CD8/CD21/CD23等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提示IOIP是以T和B细胞增殖为主的多克隆病变。本课题结果提示EBV可能是IOIP发病的起始因素,在EBV作用下促发机体免疫反应紊乱所导致的一种眼眶部免疫反应性病变;PI3K和NF-κB两条信号通路参与了病变过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lncRNA PAUPAR 调控纤维化相关因子TIMP-1表达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EB病毒与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研究
EB病毒与何杰金氏淋巴瘤瘤细胞DNA的关系
EB病毒膜抗原的表达与转基因小鼠淋巴瘤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