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洞穴系统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的时空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30207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290.00
负责人:王红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咸雨,黄俊华,BartonHazelA,杨欢,王灿发,龚林锋,赵锐,董强,吴晓萍
关键词:
清江和尚洞洞穴微生物功能群古环境
结项摘要

以地质微生物功能群为研究对象,以鄂西清江和尚洞为重点研究地区,通过微生物群落代谢分析、死活细胞计数等微生物学方法和克隆文库、454测序、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结合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类脂物)和洞穴现代过程的监测技术,查明洞穴系统(土壤-洞穴滴水-石笋-洞穴沉积物)中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现代环境因子(降水、温度、CO2、pH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近9000年来由石笋DNA克隆文库构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全新世气候事件的响应。重点突破微生物功能群对不同气候因子(如温度和降水)的差异响应这一石笋古气候研究的关键难点,开发独立的古气候新指标。本项目开创性地将洞穴微生物功能群研究与石笋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结合起来,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石笋研究中,为进一步挖掘石笋中新的古气候指标和解决关键难点问题开辟新途径。

项目摘要

洞穴生态系统一方面由于其具有黑暗、寡营养以及地理空间上的隔离性、相对易到达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地质微生物的天然实验室,另一方面由于喀斯特洞穴中往往发育石笋,从而使其成为古气候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对象。本项目基于微生物对环境变化异常灵敏和洞穴本身具有的上述特点,力图将洞穴地质微生物与古气候研究结合起来,尝试建立独立反映古温度和古水文变化的微生物代用指标,开创古气候研究中的新方法。.项目以鄂西和尚洞和豪猪子洞等岩溶洞穴为依托,通过现代微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长时间的监测,综合地球化学、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研究和分子生物学以及分子生态学等手段,揭示了地质微生物功能群、微生物脂类化合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能独立反映温度和降水信号的微生物代用指标。在此基础上,以保存在石笋和其他地质记录中的微生物脂类及古DNA为重点研究对象,验证这些代用指标的可靠性。 .项目通过对长江中游全新世地质记录的系统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能够独立反映古水文和古温度变化的微生物新指标,发现来自植物的三萜烯平均芳构指数(AAR)、好氧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可以反映古水文的变化;而异构脂肪醇指数(BNA15)和3-羟基脂肪酸(3-OH-FA)的变化则反映古温度的变化;而来自古菌的四醚键膜化合物与来自细菌的同类化合物的比值(Ri/b)则反映干旱化事件等。这些微生物代用指标的建立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古气候研究的瓶颈问题——古温度和古水文信号的分离,为古气候重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为对比研究中国南、北方不同的水热配置模式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判能力。.通过鄂西豪猪子洞HZZ11和HZZ27石笋高精度氧同位素记录,建立了东亚夏季风在10 ~ 20 ka BP之间的演化序列,开创地提出了长江中游HS1事件后期(16 ~ 14.6 ka BP)东亚夏季风的两阶段加强主要受南极~16 ka BP和~14.6 ka BP的两次融水事件的控制,对认识长江中游水热配置模式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王红梅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901269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5140212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0095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0802090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67026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660242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771400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203245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87732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200133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202011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87095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072253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060325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971088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40136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672081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86054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34.8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7399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86067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572325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86037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171438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莱州湾沿岸古遗址分布时空变化的环境意义研究

批准号:49671076
批准年份:1996
负责人:王守春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1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祁连古大洋岩石圈地幔流体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批准号:4087300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胡沛青
学科分类:D0301
资助金额:4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西藏纳木错湖古菌、细菌四醚膜脂的水深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批准号:4110207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林晓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纳木错氨氧化古菌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批准号:4120105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刘晓波
学科分类:D01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