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持续性情感障碍疾病,目前临床以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为主的治疗药物尚存在缓解率较低、起效慢及复发率高等问题,新的发病机制研究与药物干预靶点亟待发现。根据临床报道及我们的前期设置多个时间点(小鼠暴露慢性轻度应激程序从4天到10周,共7个时间点)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能量代谢和抗氧化还原相关蛋白的变化最为显著并贯穿始终。据此我们假设脑内氧化应激损伤与能量不足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始动和持续因素并可作为药物的干预靶点。本研究拟使用临床有效的无抽搐电休克方法,从症状改善的分子基础方面对我们的假设进行验证。使用基于上述假设思想设计合成全新结构的羟苯亚甲基罗丹宁(RD-1)与肌酸组合药物对抑郁小鼠模型进行干预,对发病过程中的神经可塑性、能量代谢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开发出新型高效防治抑郁症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基于脑内PDE4D4/5的新型抗抑郁药物潜在靶标的研究
“胶质细胞-神经元”间线粒体转移:艾灸改善脑老化能量代谢新机制
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脑认知功能网络研究
靶向PDE4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的设计、合成与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