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次表层中尺度涡三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7600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9.00
负责人:南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建丰,司广成,范聪慧,刘岩松,王然,周文正,张艳胜
关键词:
模态水次表层中尺度涡黑潮三维结构
结项摘要

Mesoscale ed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momentum and heat budgets, ocean water mass distributions, water and nutrients transport, etc. By utilizing remote sensing, much have been known about the surface mesoscale eddies in the global ocean. However,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subsurface eddy due to lack of in-situ observations.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form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subsurface eddy remain unclear. Subsurface eddi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casionally. The present study has three main objectives: 1) to describ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subsurface eddy based on in-situ observations, 2)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s,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subsurface eddy using high-resolution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3) to illustr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subsurface eddy on the transport of the Mode Water and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of Taiwan. This work will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study of subsurface eddy, eddy dynamics, energy balance in the world ocean, mode water transport, eddy-Kuroshio interactions, etc.

中尺度涡对大洋环流、海洋能量平衡、水团分布、水体和营养盐输运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卫星海面高度资料,目前对全球表层中尺度涡的认识相对比较清楚,而次表层中尺度涡由于其核心在次表层,必须从现场观测中发现,因此目前对次表层中尺度涡研究较少,其分布、三维结构、传播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都不是很清楚。次表层中尺度涡在西北太平洋偶有发现,本项目拟利用在该海域的观测资料(航次观测资料、潜标资料、Argo剖面资料和历史观测资料),研究西北太平洋次表层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温盐流);利用数值模式研究其分布、传播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一步揭示次表层中尺度涡对模态水输运和源区黑潮的影响。本课题研究工作对研究中尺度涡三维结构、涡旋动力学、海洋能量平衡、模态水输运以及涡旋-黑潮相互作用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项目摘要

次表层中尺度涡是在结构和生成机制上都不同于表层中尺度涡的一类特殊涡旋。由于观测资料所限,我们却对次表层涡知之甚少,对其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西北太平洋次表层中尺度涡三维结构;次表层中尺度涡的形成机制和传播特征;次表层中尺度涡对模态水输运的影响;次表层中尺度涡对源区黑潮的影响。本项目按照预计研究计划执行,取得具体的重要研究进展如下:(1)建立了次表层中尺度涡判定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中,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分布特征、三维结构、移动规律、非线性特征等;(2)利用布放在129°E和8°N的潜标观测到菲律宾以东次表层中尺度涡十分活跃,发现其起着“水下搅拌机”的作用,显著加速了中层水的混合;(3)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结果揭示了菲律宾以东次表层中尺度涡产生的机制,发现正压和斜压不稳定性对菲律宾以东次表层中尺度涡产生都有贡献;(4)基于观测发现台湾以东黑潮的东侧存在一个超大次表层反气旋涡,利用Argo数据合成了其三维结构,发现该次表层反气旋涡携带低位涡副热带模态水西传,在抵近黑潮时可使黑潮流速增大25%;(5)利用潜标和卫星高度计资料发现台湾以东中尺度涡存在90天左右的显著周期,导致台湾以东黑潮流速和流轴都具有显著季节内变化;(6)发现西传中尺度涡通过改变庆良间水道流量进而影响东海黑潮流量是影响东海黑潮流量变化的新机理。本项目共计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8篇(国际期刊SCI论文6篇)。本项目圆满完成了预定研究目标,其成果将有助于对次表层中尺度涡生消机制、模态水输运、涡流相互作用等问题研究。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南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705511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30602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北太平洋中尺度涡内次中尺度过程的营养盐输运诊断

批准号:4190604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郭铭先
学科分类:D06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浙江近海次中尺度扰动锋波的三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

批准号:4190602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尹文彬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次中尺度涡与Langmuir环流相互作用大涡模拟

批准号:41876003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李爽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南海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及演化机制

批准号:4187603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方越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