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只具有总量调整功能,不具有结构调整功能,并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结构失衡现实,客观上要求作为宏观调控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结构调整功能。本项目首先检验统一货币政策区域和产业结构效应的存在性;继而通过居民消费储蓄动态优化模型和企业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模型分析居民和企业的行为特征,模拟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之间的货币政策变量与居民、企业行为选择之间的联系,为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提供微观基础;然后借助模拟模型设定结构均衡目标下货币政策变量参数,提出差别货币政策;最后在测定差别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变量进行协调,使货币政策效应趋向结构均衡目标,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参考,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本项目2010年下半年获得批准立项,2011年正式启动研究,经过收集资料、收集数据、社会调查、理论模型研究、实证分析、编写程序软件、模型模拟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多个阶段,现已完成研究任务,简单总结如下:. (1)项目研究内容全部按计划书完成。. (2)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运用中国实际经济数据,LSTVAR模型和S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效应、区域效应、产业效应等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分析了居民的效用最大化、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社会福利最大化行为对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的影响;再次,分别构建了具有消费习惯偏好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具有名义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以及具有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并运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区域效应、以及产业效应的微观机理进行模拟分析;最后,从降低居民消费习惯偏好和企业投资粘性、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财税体制改革等微观层面,以及增加货币政策定力等宏观层面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改革措施。. (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一是发现居民消费习惯偏好过高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企业投资粘性则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重要原因。二是提出了“企业投资粘性”的概念,将“粘性”理论扩展到投资领域,分析了企业投资粘性的形成机理和治理对策。三是在进行宏观调控体系优化设计时,引入了“货币政策定力”概念,并就该概念进行了计量公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探讨。. (4)本项目取得成果包括:一是形成《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的微观基础及协调性研究》研究报告1份,包括附件共17万字;二是发表标注基金项目的论文4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居民消费投资行为动态优化模拟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动态微观模拟模型研究
基于微观视角的货币政策组合非对称传导效应研究
基于计算实验的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演化研究:微观基础、演化机制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