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选择独特的柴油机尾气暴露工人和碳黑包装工为对象,开展以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将现场与实验室研究有机结合,寻找柴油机尾气在致人群肿瘤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终点出现之前的早期健康效应指标。创新性地通过柴油机尾气暴露人群与碳黑暴露人群比较,在人群水平上解析和比较不同组分的有害作用,并在实验室中进行验证。通过对柴油机试车工人、碳黑包装工人和对照组暴露特征和效应的比较,解析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相组分、挥发性与吸附非挥发性化学物组分的重要生物效应特征。通过柴油机尾气致健康效应的遗传、表观遗传和信号通路机制研究,发挥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技术在标志物筛选中的优势,以转化医学的理念为指引,在职业暴露人群中进行验证和应用研究,将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验证与机制研究有机结合。建立从实验室到人群研究双向交流的快车道,解决职业和一般人群柴油机尾气暴露早期健康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暴露人群健康监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项目在柴油发动机尾气(DEE)暴露人群和炭黑暴露人群中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柴油机尾气成分的健康损害效应,发现了其暴露致遗传损伤和表观遗传损伤以及免疫效应的生物标志物。为认识其的致癌效应及其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系统的外暴露评价和对DEE组分的详细解析,并与炭黑暴露人群进行比较研究,阐明了DEE主要不同组分的健康效应。其中DEE所致肺功能损伤及肺部炎性反应主要由DEE的碳核所致,而遗传损伤及表观遗传改变则由DEE碳核所吸附的有机成分-主要为PAHs所引起,揭示了DEE不同组分所致表观遗传损伤和炎性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由于柴油机尾气是大气环境中污染物之一,选择的职业暴露工人在作业环境中单纯暴露于DEE,因此排除了大气环境中其他混杂暴露因素的干扰,为揭示各组分的独特的健康有害效应提供了可信服的证据,为解析交通源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制定柴油机尾气卫生标准提供重要基础。.本课题执行期间,发表标注论文26篇,其中SCI论文16篇,获得专利1项,奖励4项,包括中国毒理学会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毒理学会全国毒理学大会优秀论文奖和国际毒理学联合会奖、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优秀博士论文1篇。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1名博士后完成培训出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交通尾气颗粒物致健康损害效应的关键组分及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
职业暴露柴油机尾气致全甲基化组改变及与呼吸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
职业工人锰致神经危害生物标志物研究
基于队列和代谢组学的职业性噪声暴露生物标志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