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现有产业网络的梳理,构建和完善生态网络的过程。本研究基于产业网络与生态网络耦合的视角,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结网动因"→"网络结构"→"网络特征"→"网络能力"→"园区发展"为分析框架:(1)从分析园区两种网络结网动因出发,构建园区网络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2)探讨两种网络耦合作用机理及在此影响下园区网络的发展演化过程;(3)以园区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分析为基础,探究园区网络特征对网络能力形成并进而推动园区发展的潜在机理;(4)最终倒逼出两种网络耦合视角下的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相关政策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在丰富和完善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同时,也为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实践活动提供"路线图"和行动指南。
工业园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核心的产业网络和以追求生态环境效益为核心的生态网络,两种网络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推动着工业园区的发展演化。项目以园区企业间协作网络为核心基础,利用产业生态学、博弈论、复杂网络理论、知识基础观、产业经济学及仿真技术等理论和工具对园区产业网络和生态网络的结网动因、交互耦合、网络演化特征、可持续发展及其知识扩散等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项目研究认为:(1)经济、环境、技术及政策是园区企业间协作结网的主要动因构成;(2)园区企业间协作网络具有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特征,且不同结构的网络显示出不同的稳定性;(3)园区企业间的协作具有不完全契约特征,关系契约的存在显著推动了园区生态协作效率的提升,园区应重视企业间协作文化的培养,积极为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建立牵线搭桥,塑造相对稳定的园区政策、文化环境;(4)不同的政策干预措施对园区生产建设产生不同的激励作用,园区应根据园区行业特征、园区规模、协作文化、所处发展阶段等自身属性特征建立合理适用的生态环境政策,园区应尽可能建立有助生态协作的逆向调节政策,其经济干预的重点也应强调投资类补贴政策的应用;(5)园区协作网络促进了各类技术知识在园区企业间的流转与创新,网络结构、知识属性、组织模式等均影响着园区及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并推动着园区协作网络的发展演化;(6)虽然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引起重视,但在当前园区发展中仍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环境污染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现象尤其突出。项目研究共发表期刊论文9篇,会议论文2篇,专著1部,科研获奖3项。项目对园区企业间协作的其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研究和拓展了企业间知识扩散与网络组织能力形成两个新的研究领域。项目已按期完成主要研究任务,未来项目组将继续深化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挖掘和凝练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中的科学规律,为我国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基于网络生态的网络文化产业演化机理与公共治理机制研究
基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国产业生态体系进化机理研究
中国产业生态网络的进化、构建和管理研究
基于产业-生态活动网络共生优化的迁移集群绿色重建与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