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类型的海洋桡足类对硅藻的利用与适应的生态遗传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7613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8.00
负责人:王桂忠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吴荔生,陈学雷,吴鼎勋,蒋洁兰,刘子明,刘冰玉,许婕,马笑晚
关键词:
桡足类营养组成生理生化生态遗传学繁殖与生长
结项摘要

Inorder to describe the definite ecological roles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habits of marine copepods and their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with different kind of diatoms, to understand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benthic food web and pelagic one, to perfect the theory of marine food web, the following studies will be conducted on marine pelagic copepod (Acartia pacifica), benthic copepod (Tigriopus japonicus) and four species of unicellular diatom (Skeletonema costatum ,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Nitzschia clostertum and Chaetoceros muelleri ) through the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ecolog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nd ecogenetics . The contents of the studies are : the effects of single or multiple species of diatom as food for the copepods on the re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 the trophic compositions of different diatoms and the copepods fed with these diatoms; the effects of exocrine active substances of different diatoms on the re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habits of copepods; the genetic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habits of copepods to different diatoms and its mechanisms.

本研究将以我国沿海常见的浮游桡足类太平洋纺锤水蚤、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和四种浮游硅藻(其中两种单细胞、两种成链状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生态、生理生化、生态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 "不同的单种硅藻及多种硅藻的混合影响不同生态类型海洋桡足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 不同硅藻和以不同硅藻为食的桡足类的营养组成"、"不同硅藻的代谢活性物质影响不同生态类型海洋桡足类的繁殖和生长发育"和 "不同生态类型的海洋桡足类对不同硅藻的遗传适应及其遗传机制"的研究。以期阐明不同生态类型的海洋桡足类与不同硅藻之间确切的生态关系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确切作用,以期对底栖食物网与浮游食物网的耦合机制有新的理解和认识,为完善海洋食物链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婆罗异剑水蚤(Apocyclops borneoensi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生态、生理生化、生态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类群的海洋微藻影响不同生态类型海洋桡足类的存活、发育和繁殖进行了研究,探讨其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婆罗异剑水蚤、日本虎斑猛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安氏伪镖水蚤均可利用所研究的藻类完成整个世代的发育和成体繁殖,但不同藻类对不同种类海洋桡足类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海洋原甲藻是所研究的几种海洋桡足类的优良饵料,不论在何种浓度下海洋原甲藻均不产生抑制效应;用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施喂婆罗异剑水蚤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其它几种微藻在低浓度或高浓度时对婆罗异剑水蚤的发育或繁殖会产生抑制;给日本虎斑猛水蚤投喂高浓度的牟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原甲藻不会产生抑制效应,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无节幼体对有些浮游微藻浓度的变化是敏感的;球等鞭金藻也是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和繁殖的好饵料,但牟氏角毛藻对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连续五个世代用海洋原甲藻施喂太平洋纺锤水蚤,其存活率具有升高的趋势,说明对饵料环境出现了适应,而此适应是通过无节幼体带动的;用不同浓度海洋原甲藻培养日本虎斑猛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两种桡足类均出现有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与两种桡足类能量代谢、物质运输有关;无论是微藻的种类还是浓度对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安氏伪镖水蚤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硅藻对这两种哲水蚤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太平洋纺锤水蚤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安氏伪镖水蚤,表明太平洋纺锤水蚤对微藻的不利影响更为敏感。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2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5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王桂忠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9270540
批准年份:1992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47229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1322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876060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4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576065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870563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076034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406197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生活在海洋桡足类上的动表生硅藻的多样性与生态作用研究

批准号:41476116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高亚辉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10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黄海桡足类-硅藻相互作用

批准号:40576070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李超伦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亚热带河口海区浮游桡足类滞育的生理特征和生态遗传学

批准号:40076034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王桂忠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利用桡足类世代培养体系研究POPs污染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

批准号:3117241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朱丽岩
学科分类:C1904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