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体铵态氮再生及其对浮游植物氮需求的贡献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304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许海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龙元,王小冬,高永霞,姚昕,戴江玉
关键词:
浮游植物氮再生太湖氮吸收15N同位素
结项摘要

水体铵态氮再生是水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浅水湖泊中,水体铵态氮再生对浮游植物,尤其是非固氮蓝藻氮需求的贡献方面研究较少。本项目瞄准N素在微食物网中再生的关键过程,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同位素稀释技术,通过野外原位培养和室内模拟手段,研究太湖水体铵态氮的再生,力图阐明以下两个科学问题:1)太湖水体铵氮再生速率在空间和时间(季节和昼夜)上的差异,不同粒级浮游生物对铵氮再生的贡献;2)水体铵态氮再生对太湖浮游植物氮需求的贡献。研究结果可以丰富我们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的认识,为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进一步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项目摘要

氮素是蓝藻生长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前期的生物实验结果显示太湖蓝藻在夏季表现出强烈的氮限制现象,但蓝藻依然能够持续数月,因此研究蓝藻的氮素需求和铵氮再生对浮游植物氮需求的贡献对解释蓝藻水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高频监测,掌握了蓝藻水华过程中的营养盐动态变化特征,了解了蓝藻生长的营养盐环境条件;通过野外原位生物模拟实验获取了蓝藻生长的氮浓度阈值,解释了蓝藻水华能够在低氮浓度下持续发生的原因;通过15N同位素的方法研究蓝藻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原位吸收速率,探明夏季水华期间,蓝藻对铵态的吸收速率最高,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最低,因此铵态氮的循环再生和持续供应是太湖蓝藻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铵氮再生速率的结果正在测定当中,需要进一步的整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4.010
发表时间:2020
5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DOI:10.16119/j.cnki.issn1671-6876.2017.04.001
发表时间:2017

许海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21407066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157307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7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浅水湖泊中有机聚集体的特征及其对水体磷再生的贡献

批准号:40573062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高光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长刺溞的氮、磷释放及其对太湖梅梁湾营养盐循环的贡献

批准号:40371103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刘正文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中铵态氮吸收利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批准号:2117702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傅明辉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新加入氮对土壤主要氮库周转速率影响及其对持续供氮的贡献

批准号:4130132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周桦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