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最近利用miRNA微流体芯片技术从发育生物学角度发现了大肠癌重要的胎源性miRNA-17-5p,其在胚胎的早期发育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构建miR-17-5p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利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物学特性;同时为进一步寻找调控microRNA-17-5p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异常表达的根源,本研究也进一步探索深入探讨了miRNA-17-5p与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的相互调控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最后通过对临床组织标本检测分析,试图进一步阐明microRNA-17-5p是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期望寻找出miRNA-17-5p及其与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的相互调控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拓展防治大肠癌的视野和为开创新方法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本研究项目的资助下,我们阐明了miR-17-5p通过直接靶基因P130调控大肠癌Wnt关键信号通路,从而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且通过临床标本实验研究发现miR-17-5p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而对化疗的敏感性miR-17-5p高表达的患者明显高于低表达的患者,证实了miR-17-5p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应用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与化疗监测,该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执行大肠癌进展过程的关键miRNA分析中,发现了调控大肠癌进展的另一关键miRNA(miR-150),并进一步分析了miR-150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证实了miR-150在大肠癌患者预后与化疗敏感监测中的重要临床价值,此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Gut》。同时,在此项目资助下也发现了其它与大肠癌侵袭与转移、转归等过程相关的miRNA分子,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于《J Cell Mol Me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等国际期刊。在此研究基础上,申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SMC-晨星青年学者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计划、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计划资助各一项,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培养计划各1项。执行项目期间以访问学者身份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院进行了学术交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A Prehepatectomy Circulating Exosomal microRNA Signature Predicts the Prognosis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Benefits in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MicroRNAs 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Signaling Pathway Associated With Fibrosis Involving Different Systems of the Human Body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e in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sperm DNA fragmentation
JAK/STAT信号通路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在大肠癌发生中的网络调控机制
胎源性miR-17-5p与lncRNA-ASLNC01343之间的相互调控及其表观遗传修饰在大肠癌Wnt信号通路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去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蛋白NRSF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2/3之间的相互调控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