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等细菌的内毒素可以进入血液,形成低水平的内毒素血症,这种低水平的内毒素血症是否影响血管壁,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尚无报道。Pg内毒素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在细胞中激活相似的信号通路,共同作用时,可能发挥比各自单独作用更强的血管损伤效应,因此我们推测:牙周炎导致的低水平内毒素血症可能促进AS进展。本项目拟应用微量渗透压泵向大鼠腹腔注射Pg内毒素和LDL,模拟低水平内毒素血症和高脂血症;从血管壁脂质代谢、炎症因子和Toll样受体的表达、NF-κB信号通路激活等多个角度,分析低水平Pg内毒素血症对血管壁的损伤及其机制;应用NF-κB特异性阻断剂,研究其能否阻断血管壁的损伤;通过动物实验,体内研究低水平Pg-LPS对巨噬细胞吞噬脂质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低水平Pg内毒素促进血管损伤的分子学机制。本项目将为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的相关性提供直接的实验依据。
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tomonas gingivalis, Pg)等细菌的内毒素可以进入血液,形成低水平的内毒素血症,这种低水平的内毒素血症持续影响血管内皮以及血管壁的脂质代谢。.本项目中,应用微量渗透压泵在大鼠腹腔缓慢释放Pg内毒素(Pg-LPS)(5 mg/kg体重),每日腹腔内注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5 mg/kg体重),从而建立长时间低水平内毒素血症和高脂血症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血管壁中LDL的沉积,腹腔注射LDL后,血管壁中脂质氧化产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 oxLDL)的产生,发现Pg-LPS血症促进血管壁脂质沉积;通过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LDL注射和Pg-LPS缓释放均可导致血管壁促炎细胞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细胞间粘附因子(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等上调,二者具有协同增强作用;通过血管壁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低水平内毒素血症促进血管壁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2,TLR-2)和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的表达;应用TLR-NF-κB信号通路的阻断剂LP-17多肽腹腔注射,发现LP-17多肽可以减少血管壁的损伤。.在为进一步研究LP-17多肽的作用,后续研究中通过LP-17多肽腹腔提前注射,再腹腔注射oxLDL(5mg/kg体重)和Pg-LPS(5mg/kg体重),收集腹腔液行ELISA检测TNF-α和MCP-1的水平,结果显示LP-17可以阻断oxLDL和Pg-LPS对腹腔细胞的炎性刺激作用;通过收集腹腔细胞行实时定量PCR显示,LP-17多肽阻断了TNF-α和MCP-1的转录。.为进一步研究LP-17多肽阻断剂作用的机制,在本研究中构建了TREM-1短发夹RNA(short haipin RNA,shRNA),通过慢病毒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免疫印迹和实时荧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凝血素研究
β防御素在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促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保护作用
PPARγ在牙龈卟啉单胞菌引起内皮功能紊乱中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