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流空间”效应下的经济空间重组机理、 模拟及其评价——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60322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7.00
负责人:董艳梅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朱英明,刘波,霍伟伟,孙益祥,葛长飞,李建,杨连盛,王奇珍
关键词:
经济空间重组高铁流动空间长三角城市群模拟分析
结项摘要

Along with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high-speed rail came into being at the historic moment. "local space" increasingly evolved into the "space of flows", which is expected to reconstruct China's economic space, a huge opportunity to balanced development, But does the temporal-spatial concept will turn into a kind of expected "space-time economy" mode? So, first of all,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the project evaluates the "space of flow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speed rail line flow; secondly, based on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theory, it constructs "the high cost of labor outsourcing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o research the space recombination mechanism of labor, wages and housing under the high-speed rail "space of flows" effect;once again, based on the "Knowledge spillover " model,it adds the land to construct "multi-city dynamic growth model of knowledge of scale" and uses Matlab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growth process of social space under the variety of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scenarios;then, based on the network analysis, multifractal and super efficiency DEA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ll be evaluated in networking,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finally, countermeasures on space reengineering strategy under the high-speed rail "space of flows" effect are put forward .This study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application value for determining models of reasonable division of labor pattern under the high-speed rail "space of flows" effect,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ormatting an overall functional advantag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伴随知识经济到来,高铁应运而生,“地方空间”日趋演化为“流动空间”,预期会重构中国的经济空间,带来巨大的均衡发展机会,但这种“时空”观念是否会演变成一种预期的“时空经济”模式?为此,本项目首先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高铁流线下“流动空间”状况进行评价;其次,基于“劳务外包”理论构建“高成本劳务外包一般均衡模型”对高铁“流空间”效应下的就业、工资和房价的空间重组机理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再次,在“知识溢出”模型基础上加入土地要素构建“知识规模效应的多城市动态增长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对多种高铁建设情景下的经济空间增长过程进行模拟;然后,基于网络分析、多维分形和超效率DEA方法分别对模拟结果进行网络关系、结构和效率评价;最后,提出有利于高铁“流空间”效应下的空间重组对策。本研究对确定高铁“流空间”效应下的合理分工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城市群整体功能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项目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向知识经济转型,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铁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四纵四横”高铁骨架网已经形成,我国高铁规划预计链接所有城市群,通过城市群战略协助加强经济、信息、劳动力和技术的流动,以重塑城市系统,帮助经济重组。中国政府这种大规模的高铁建设是否真的可以降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使城市群内部城市实现一体化来重构中国的经济空间?基于此,本项目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高铁对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对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中国高铁带来的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重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国外高铁建设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城市间最短旅行时间提升29.58%,经济潜力可达性提升73.02%,日常可达性提升161.02%,高铁直接经济效应显著。就业分析发现,高铁总体就业效应显著,其弹性系数为0.207;分地区和行业分析发现高铁主要对我国东部大型高铁城市第二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中部小型高铁城市中的消费性服务业影响显著;高铁走廊研究发现,区域就业一体化效应显现。工资分析发现,高铁知识可达性对工资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弹性系数为0.050,其中对人力资本可达性影响幅度最大、对创新资本可达性影响幅度最小;在知识资本可达性相对较高的东部地区,其对工资增长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对西部地区影响幅度最大。经济增长分析发现,高铁总体上显著促进了高铁城市的经济增长,其弹性系数为0.149;高铁通过工资和就业对东部和大型高铁城市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余地区影响为负,说明在中国东部大型高铁城市高铁通过工资和就业给企业带来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大于高铁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低成本便利效应,而高铁给中西部中小城市主要带来的是居民生活的低成本便利效应。未来,应协调好高铁建设与城市转型战略之间的关系;差异化引导不同节点城市协同规划。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5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交通发展对旅游经济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泛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批准号:4150114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王坤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城市群空间结构效应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批准号:4156102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钟业喜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城市群高铁网络演化的综合效应测度与互馈机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批准号:4187112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吴威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57.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小城市高铁新城地域空间效应与机制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

批准号:5187833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于涛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