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虫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脑泡状棘球蚴病向恶性肿瘤样侵润性繁殖,对人体危害极大,其原发部位多在肝脏,肝外转移的发生率约占20%, 脑部是发生肝外转移灶最多的部位。脑泡状棘球蚴病的主要肿块病灶各种影像均可显示,但是对于肿块周边的浸润增殖活跃区域(边缘带),常规磁共振成像也难以判断其实际界限,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来判断病灶实际范围。本项目拟通过30余例脑泡状棘球蚴病的脑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波谱成像和灌注成像的组合序列研究,并与病理标本对照,旨在探索脑泡状棘球蚴病周围浸润带近可能接近实际的范围,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完善常规磁共振的不足,以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预后的评估;并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像学指标,提出脑泡状棘球蚴病的磁共振诊断标准,旨在提高MRI脑泡状棘球蚴病诊断的准确性。本项研究将为脑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在包虫病高发地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同步辐射相衬成像的肝泡状棘球蚴病微观病理形态学研究
肝泡状棘球蚴病局部血供和介入治疗的研究
泡状棘球蚴抗氧化物酶的调控机制研究
Aurka激酶影响泡状棘球蚴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