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被认为是硅太阳能电池最有力的竞争者。提高DSSC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关键之一在于提高光阳极中的电子传输效率、抑制光激发电子的重新复合。利用有序纳米阵列光阳极能够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然而不能有效抑制电荷的复合。本项目提出使用具有核壳结构的宽带隙氧化物/TiO2纳米线阵列作为DSSC光阳极,使宽带隙氧化物在TiO2表面形成势垒,抑制光激发电子被重新复合;使纳米阵列和核壳结构协同作用,有望显著提高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研究内容包括:1)TiO2纳米阵列的合成、纳米线阵列核壳结构光阳极的调控制备及形成机理;2)基于纳米线核壳结构光阳极的DSSC的性能、电荷在光阳极中的传输行为及光阳极对电荷复合的抑制机理探讨。项目的实施将为高效光阳极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对于提高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提高光激发电子在光阳极中的传输效率、减小电子复合是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光电转化效率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将一维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纳米棒、纳米带应用于DSSC,借此提高电子的传输速度,已成为DSSC重要的研究趋势之一。然而,单纯的一维纳米材料虽然可以提高电子的传输效率,却不能有效的抑制电子的复合。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TiO2纳米线阵列核壳结构,使TiO2纳米线阵列表面包覆一层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既能有效抑制电子的复合,同时又能保证快速电子传输能力。本研究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TiO2纳米线阵列,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纳米线的形貌特征及其晶体结构的影响,实现了对TiO2纳米线阵列的调控制备。将TiO2纳米线阵列核壳结构作为DSSC光阳极,研究了核壳结构对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对电子复合的抑制机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水热温度和溶液浓度有助于合成纳米线阵列结构;(2)包覆层氧化物的导带能级高于TiO2,在TiO2纳米线表面形成势垒,阻止电子回传从而减小电子复合;(3)随着壳层厚度增加,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都逐渐增加,短路电流和转化效率先增大后减小,电池效率最高分别为6.91%(SrO壳层)和6.56%(ZnO壳层)。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核壳Au@量子点共敏化光阳极及其界面电荷传输机理研究
基于TiO2的一维核壳阵列结构的调控制备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TiO2纳米管阵列同轴异质结的调控制备、电荷传输机理及产氢特性研究
基于TiO2超薄纳米带分支的异质结阵列光阳极及其电荷转移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