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退耕生态系统植被根系行为特征与土壤水资源响应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7129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李占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鲁克新,程圣东,张扬,张铁钢,张翔,王星,黄萍萍,张林红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根系分形恢复演替根系行为根系生态位
结项摘要

Root system is the core link for material cycling and energy flow between vegetation and soil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by taking root system of vegetation at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as objective, changes of main parameters of root system and its distribution dynamics is analyzed, and consequently determined effective root parameter and range. By using fractal and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root system in vegetation succession process was studied. Based on that, root behavior features and competition mechanics was clarified, and further underground dynamic mechanics for ecosystem succession development was revealed. Using Oxy-hydrogen isotope tracing technique, changes of main water absorption layers across soil profile is studied, and the response relations between root system at different succession stages and soil water is analyzed, and consequently the approach and sources of water utilization by vegetation root system can be illustrated. Th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root system dynamics and soil water environment will be illustrated, an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ys and models by vegetation can be stated.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water utilization by veget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loess region.

植被根系是植被与土壤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核心环节。本研究针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退耕生态系统不同演替阶段植被根系为研究对象,研究植被根系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植被根系分布动态特征,确定有效根系指标和根系有效作用范围;应用分形和生态位等非线性理论和方法,分析植被演替过程中根系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规律,阐明生态系统群落演替发展的根系行为特征与竞争机制,揭示生态系统演替发展的地下动力机制;应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植被根系主要吸水层次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不同演替阶段植被根系与土壤水分响应关系,判断不同深度上植物根系获取和利用土壤水分的途径和来源,揭示根系动态特征与水分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阐明植被根系水分资源利用途径及模式,为解决黄土地区植被恢复用水和生态建设需水等关键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植被根系在植被与土壤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环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退耕生态系统不同演替阶段植被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研和模拟实验两种方法,研究不同演替阶段植被根系行为特征与土壤水资源响应关系表明:.1)三种不同样地群落根系生态位指数和分形维数变化为退耕地>天然草地>林地(<3mm根系),两种非线性特征植被均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加。.2)黄土区典型林地--油松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主要分布在0—100 cm的土壤中,占0—180 cm土壤的83%和81%,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比根长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林地细根在坡面的空间分异性,是由于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显著差异导致,其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减少速率与距离坡顶的长度有关。..3)退耕植被群落根系在不同季节的吸水策略不同,旱季茵陈蒿、铁杆蒿、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和油松的根长密度(16.3、21.7、17.3、17.3、6.0 mm/cm3)分别是雨季(1.7、2.1、3.2、5.9、4.2 mm/cm3)的9.4、10.2、5.3、2.9、1.4倍,茵陈蒿、铁杆蒿、白羊草根系对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茵陈蒿群落仅可利用0-10 cm土壤水,旱季铁杆蒿、白羊草群落主要利用30-40 cm土壤深度的水分,雨季吸水深度上移至0-20 cm。旱季达乌里胡枝子和油松主要利用60 cm以下的土壤水分,雨季则吸收20-40 cm土壤水分。表明退耕植被群落根系在不同季节的吸水策略不同,旱季吸收较深的土壤水而雨季则吸收近地表的土壤水,吸水深度范围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和根系分布变化相一致。4)土壤水分胁迫影响典型退耕演替草种--白羊草根系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干旱显著增大白羊草根长和根面积,减小根系的伸长和增粗速率。5)不同生长阶段玉米根系对土壤水分利用的方式不同。在玉米生长期内,根系吸水深度先增大后减小。本研究可为黄土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4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李占斌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330858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59849005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40371075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7116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771124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571047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土丘陵区退耕植被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固碳的调控机制

批准号:4130160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韩新辉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黄土高原退耕地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环境的响应与模拟

批准号:40571094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焦菊英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宁南退耕区农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及碳通量特征研究

批准号:40861028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张源润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黄土区典型植被根系吸收深层土壤水分的动力学机制

批准号:4060104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樊军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