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生态-水文过程响应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330858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300.00
负责人:李占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鹏,张风宝,韩凤朋,刘登峰,高海东,徐国策,张铁钢,刘晓君,张翔
关键词:
模型模拟旱区生态水文生态与水文耦合流域治理地表水地下水转化
结项摘要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nsive ecological projects in Loess Plateau, the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has changed profoundly.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ing to changing regularity and adjusting mechanism of the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cosystem construction has already become a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Typical watershed in Loess Plateau will be studied, based on Hydrology, Pedology, Ecology, hydrology simulation and isotopic tracing technique. With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recovery, slope-valley projection as the core to eco-hydrological process, the change rules of the watershed ec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es will b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watershed water resource storage feature and water transmit time will be analyzed. Energy transport and conversion will be explicit in the influx process of surface runoff.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be clarified.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water cycle process will be revealed. Ecological-hydrological regulation method based on basin water resources service functions of eco-production-life will be explored. Scientific basis will be provided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Loess Plateau and the health of Yellow River.

随着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区域生态与水文过程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认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条件下生态-水文过程变化规律和响应机理,是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为对象,运用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及水文模拟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以植被恢复、坡沟工程等生态建设活动对生态-水文过程的作用机理为核心,系统研究生态建设条件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变化规律,分析流域水资源赋存特征和水传输时间的变化,明确地表径流汇聚过程中的能量传递与转化,阐明生态建设对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与转化的作用机制,揭示生态建设活动与流域水循环过程变化的作用机理,探索基于流域水资源生态-生产-生活服务功能的生态-水文调控方法,为黄土高原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和黄河健康维系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针对黄土高原大规模生态工程导致下垫面明显变化和黄河泥沙锐减的问题。本项目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为对象,以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淤地坝等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水文过程的作用机理为核心,开展了流域生态-水文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进展如下。.(1)揭示了流域径流侵蚀能量的分散消耗与调峰消能的侵蚀产沙阻控机制。植被和坡改梯强化了流域下垫面入渗和抗侵蚀能力,减缓了流域汇流流速,分散消减了径流侵蚀能量,发挥蓄水减沙作用;合理级联的淤地坝系调蓄了沟道汇流的洪水,坦化洪水过程,流域出口的洪峰流量减小64%~88%,径流侵蚀能量减小47%~95%,产沙量减少62%~95%。生态工程的分散消减径流侵蚀能量的作用对其下游仍具有影响,不同措施对洪水的错峰调节表现出明显的后续效应。.(2)阐明了生态工程与流域的持水能力提升关系。生态工程改变了植被-土壤系统组成与结构,使流域水分消耗与补偿格局得以改善;流域下垫面改变使降水入渗量增大,蒸散增加,地下水量增大,流域蓄水量变幅加大,滞蓄作用明显;坝系流域洪水拦蓄率大于70%。生态工程使流域降产流时间延迟了1.8倍以上,坝系流域洪峰滞时是无坝流域的3 倍以上。.(3)揭示了生态工程促进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转化的机制。土壤水同位素均表现为上层贫化,深层富集,土壤水向下传输方式为林地为活塞式推进并伴有优先流、草地以优先流为主、农地以活塞式为主。 .(4)阐明了生态工程对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机制。提出了基于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服务功能的调控体系与治理格局。生态工程强化入渗与分散消减径流作用,显著减少了流域侵蚀产沙,提升了水资源的调节能力,提高了流域生态系统弹性力和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蓄水、保土、固碳等均呈增加趋势。.本研究对深化流域水蚀动力机制认识,推动流域水沙学科发展,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过程预报和防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5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李占斌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9849005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40371075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971161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271290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771124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571047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河流潜流带生物扰动的生态-水文过程响应机理

批准号:5167920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宋进喜
学科分类:E0901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水文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批准号:4163086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司炳成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30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东北西部脆弱生态环境类型,机理及其生态建设的研究

批准号:49070061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黄锡畴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6.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在小流域尺度的水文响应研究

批准号:40471126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徐学选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