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甲亚科隶属于鞘翅目叶甲科,是叶甲科中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一个类群,共计133属3745种。目前为止,叶甲亚科高级阶元的系统演化关系仍存在部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如亚科的单系性未定,族及亚族阶元分类系统混乱,一些属的系统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不清等。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研究工作的局限性,缺少全面性;研究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性;研究类群不足,缺少代表性等。上述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叶甲亚科研究工作深入的关键。申请者拟在世界范围内,选取涵盖叶甲亚科所有133个有效属的代表种开展基于成虫形态学的系统发育研究工作,及部分代表属的代表种开展基于幼虫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系统发育研究工作;针对亚科单系性的确认、族及亚族级分类系统的重建、属间系统关系探讨等重要科学问题展开研究,其结果必能促进世界叶甲亚科研究工作的全面深入。
本项目针对叶甲亚科高级阶元的系统演化关系中部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就世界分布的若干亚族、属的系统发育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对部分类群开展了细致而深入的种类修订工作。具体包括:1. 基于44个内外部形态特征,对叶甲亚科东亚分布属Potaninia、Taipinus和Suinzona三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2. 对分布东亚地区的Ambrosotma和喜马拉雅山区的Parambrostoma两个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很好的支持了两者的单系性。3. 从形态学角度对Phaedon及其邻近的类群共12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发现了1新属、22新种和3个新组合。4. 完成中国动物志: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1部。5. 对东洋区有分布记录的26属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发育研究,主要应用成虫及幼期的形态学特征,重建了26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应用翅基及后翅特征,探讨了翅基及后翅的相关性及对叶甲亚科系统发育的贡献;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了翅基的三维形态特征,从三维空间角度探讨了翅基在甲虫飞行中的功能,该部分数据正在进一步整理中;6. 应用显微CT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了叶甲亚科代表种杨叶甲幼虫、蛹及成虫的头部内外部形态特征的三维空间结构,并对全变态类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该部分数据正在进一步整理中;7. 围绕世界分布的Chrysolina属,对其种类进行了初步的厘定研究,并发表新种19个;8. 针对中国分布的Gonioctena属,对其种类进行了修订工作,并发现3新种;9. 修订了东洋区的Phratora属,共发现3新种;10. 进一步收集叶甲亚科幼虫40种,并对其中30种幼虫的外部形态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数据正在进一步整理中。2010年至2012年间,共发表及接收文章12篇,其中SCI6篇,JCR TOP 5% 2篇, JCR TOP 15% 1篇;完成专著1部。项目执行期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学术会议4次,均作了大会报告或分会报告;获得个人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项。培养在读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2名已毕业;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世界金叶甲属的修订及系统重建(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
跳甲亚科的系统发育研究及与萤叶甲亚科的关系(鞘翅目:叶甲科)
东洋区凹胫跳甲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
广义叶甲科高级阶元系统演化关系探讨——基于幼期形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