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阻抗量测的风电系统次同步谐振扰动源定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90713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王杨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扰动源定位间谐波次同步谐振风电系统阻抗量测
结项摘要

Identifying sources of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SS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wind power systems. With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generations, the number of SSR sources is growing rapidly, which mak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SR unpredictable and time-variant. As a result, identifying SSR 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hallenging. 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y of accessing the accurate real-time model of a wind power system, this project aims to propose a measurement-based method for SSR source identification. First, the problem of optimal placement of SSR monitoring devices will be investigated. The objective is to cost-effectively provide the waveform data at several key buses. Then, the project attempts to model SSR sources using the measured impedance at the SSR frequency. The impact of dynamic nature of SSR on the impedance measurement will be investigated and a self-adapt impedance-measurement algorithm will be proposed. Finally,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usion theory, the network model at the SSR frequency will be developed. The SSR sources can be then identifi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sonance and damping, respectively. The project aim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suppress and prevent SSR timely and giv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optimal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s and high consump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准确定位引发次同步谐振的扰动源对于风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能源并网容量的不断扩增,潜在扰动源数目增多,复杂多变的系统运行工况使得振荡特性影响因素繁多,振荡特征的时变性显著,扰动源定位也因此变得更具挑战性。为此,本项目针对大规模风电-串补系统,考虑其实时准确模型难获取的特点,提出基于动态阻抗量测的扰动源定位方法。通过引入振荡监测关键度概念,研究监测装置的优化配置问题,从而经济、有效地获取振荡波形数据;在此基础上,计及风电系统高度时变性提出自适应阻抗量测算法,并分析振荡动态分量对阻抗量测的影响机理,以实现对潜在扰动源的准确描述;最后,通过融合多源基础信息建立谐振频率下的系统模型,从谐振、阻尼两个角度递进式分析振荡机理,实现扰动源定位。项目旨在为抑制和快速平息电网次同步谐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电网的优化运行与新能源的高效消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项目摘要

准确定位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扰动源对于风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能源并网容量的不断扩增,潜在扰动源数目增多,复杂多变的系统运行工况使得振荡特性影响因素繁多,振荡特征的时变性显著,扰动源定位也因此变得更具挑战性。为此,本项目针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考虑其实时准确模型难获取的特点,提出基于动态阻抗量测的扰动源定位方法,利用振荡发生时的动态信息对潜在振荡源如风电场、火电机组等进行阻抗量测,并进一步融合多源信息分析振荡机理,实现扰动源定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①论证了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监测次同步振荡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分析了PMU在数据采集、时间同步以及信息存储等方面的特性,推导了含次超同步振荡分量的同步相量数学模型,将基于PMU数据的次同步振荡监测问题转化为了模态参数提取问题,明晰了PMU监测次同步振荡的可行性与局限性。② 提出了一种考虑节点关键度的次同步监测装置(SPMU)最优配置方案:从振荡监测、溯源两个角度提出了风电并网系统节点监测关键度评价指标,建立了风电并网系统节点监测关键度评价体系,提出了计及节点监测关键度的风电并网系统SPMU全周期及多阶段优化配置方法,解决了现有广域测量系统难以提供可靠的振荡动态数据的问题。③ 提出了基于改进固有时间尺度分解算法(ITD)的次同步振荡监测方法,解决了ITD算法在应用于次同步振荡监测时无法准确检测超同步分量等问题,并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次同步振荡监测策略,包括信号预处理、振荡监测和决策等,使振荡监测结果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④ 提出了基于模态阻抗/功率的在线振荡溯源方法,利用系统模态阻抗是否呈现负阻尼与系统端口模态功率的吸收与释放进行振荡源定位。项目组通过广泛的分析、仿真及实验研究以说明和验证上述研究结论。结果证实,项目提出的利用动态阻抗量测定位次同步振荡扰动源的方案切实可行,优势明显。研究成果对于优化新型电力系统监测平台,深化阻抗量测理论,完善系统阻尼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分析和治理次同步振荡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3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4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广域局部量测的含大规模风电的互联电网频率动态安全防御策略的研究

批准号:5117701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蔡国伟
学科分类:E0704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大信号扰动下基于切换序列的阻抗源网络动态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

批准号:5130700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汤赐
学科分类:E0706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混合量测的谐波源定位及其发射水平评估研究

批准号:5130712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谭甜源
学科分类:E0701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二次侧谐振回路的高增益变换器及阻抗问题研究

批准号:5190700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贾鹏宇
学科分类:E0706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