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是是植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一价阳离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是植物钾最主要的来源,然而土壤缺钾以及钾肥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甚至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阐明植物吸收利用钾的机制对于提高生产、获得钾吸收高效的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工作表明,拟南芥中植物特异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CIPK23,能被CBL1或CBL9激活并通过磷酸化钾通道AKT1而调节植物在低钾胁迫条件下的钾吸收和转运(Xu et al.,2006)。本项目拟以lks1突变体为背景进行诱变,筛选lks1突变的抑制因子,图位克隆获得该基因,并进行系列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分析,明确其在植物钾离子吸收和转运中的作用,阐明其与CIPK23、AKT1等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植物钾离子吸收和转运的分子调控网络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通过对拟南芥突变体cipk23 (lks1)的种子进行诱变,筛选其突变抑制因子。对诱变后获得的M2代种子进行移苗实验,低钾(LK)培养基上移苗约13万株,获得性状相对稳定的突变体植株4株。对其中性状最为稳定的98#进行了图位克隆,确定了此突变为拟南芥钾离子转运体AtKC1第32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G322D)。此突变在LK培养基上呈现冠部保持绿色的耐低钾表型。无论在MS培养基上还是在低钾培养基上,98号突变体材料的钾含量均高于野生型,也远远高于lks1。将AtKC1的基因组序列转至98#突变体中,恢复材料的LK移苗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AtKC1可将突变体98#的表型恢复,即呈现与lks1突变体一致的在LK培养基上的低钾敏感表型。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正在进行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东巢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氧迁移特征及意义
风浪扰动下湖滨带悬浮物和营养盐响应特征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TH-DNMTs-BDNF通路在孕期五溴联苯醚(BDE-99)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拟南芥atfes1a突变抑制因子的功能分析
拟南芥ymvl突变体的分析及其基因克隆
拟南芥内质网信号途径旱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及基因克隆
拟南芥斑叶突变体thf1抑制子的基因克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