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与模式体系构建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30635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335.00
负责人:陆玉麒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媛,汪涛,董平,管卫华,张莉,靳诚,俞肇元,徐旳,郝丽莎
关键词:
空间组织空间集聚区域空间优化空间演化点轴系统
结项摘要

With the lack of in-depth analysis on internal log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models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models of all kinds focus mostly on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lack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ynamic simulation, thus the practi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end to be short of guidance and direction. Based on three hypothesis of homogeneous space, homogeneous region and heterogeneous area, this projec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from multiangle of Typology, Genesis and Dynamics; to establish the logic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regional spatial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theory; to promote the shift from conceptual model to mathematical model, from static description to dynamic simulation; and to raise the systematism level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model and its capability of tackling practical issues..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model system, this project takes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for the Point-axis System theory and other space layout planning based on it from brand new situ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fter portfolio analysis of various models including the Point-axis System theory, this project puts forward, tests and applies the Point-axis Region Coupling theory in order to better illustrate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spatial layout of China and to promote the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针对现有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以及模式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缺乏深度分析,各模式以定性描述为主,且动态模拟和定量分析不足,由此导致针对我国区域开发实践的指导性相对不足的问题,本项目基于均质空间、均质区域和异质区域三个基本假设,旨在从类型学、发生学、动力学三个视角梳理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机理,以核心边缘结构理论为基础确定不同类型区域空间结构模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推进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由概念模型走向数学模型、由静态描述走向动态模拟,提升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体系化水平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针对新形势与新特点对点轴系统理论以及基于此的多种空间布局方案进行适应性评估,以区域空间结构模式体系化的构建为基础,通过包含点轴系统理论在内的多模式的组合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点轴区域耦合理论的提出、检验及其应用分析,从而更有效地解释我国未来空间格局的演化态势,提升其对我国区域开发空间格局的解释和应用能力。

项目摘要

项目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中国空间格局演化规律与布局基础理论两大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研究进展,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一是重新设置了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提炼的基本假设:现有基本假设为均质平原(均质空间),来源于古典区位论,也是空间学派的立论基础。本项目认为均质空间的假设过于抽象,导致地理学研究对象即区域的彻底虚化,而应由均质区域所替代;二是理清了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机理:包括由均质区域基本假设衍生的区域规模、区位功能、开放状态、演化路径,以及异速增长、空间极化、距离衰减与区域边缘效应等,构成空间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构建了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体系:在重新设置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提炼的基本假设,由原来的均质空间改为均质区域,并提炼了基于均质区域衍生出的规模、功能、开放和演化四大属性,以及归纳整理异质、极化、衰减、边缘等四大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点(点状结构理论)、线(轴线结构理论)和面(面域结构理论)构成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体系;四是构建了陆海运输空间均衡理论:基于陆海运输成本的比较分析,构建了陆海运输的空间均衡分析模型,给出了中国和欧亚大陆陆海运输的空间均衡线,从综合集成角度进行了欧亚大陆的空间功能分区,从演绎角度提炼了陆海运输空间均衡理论,为“一带一路”提供科学基础;五是构建了区域双核结构的空间识别与统计方法:构建了双核结构的统计分析模型,在国家和省级2个层面进行了我国沿海和沿江双核结构的空间识别与统计分析研究。提出双核结构,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基因,是分析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视角;六是构建了村庄集中与空间优化的方法论体系: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研究思路的结合,通过城乡统筹思路的纳入,构建了自身实力/规模指数法、空间竞合/二次迭代法城乡统筹/功能分割法动态弹性/综合集成法等四位一体的方法论体系,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村庄优化布局提供方法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5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陆玉麒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0071037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07108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771075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0573053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371044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我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

批准号:4117109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国平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多区域模型研究

批准号:41001068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翁瑾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批准号:4130113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宏磊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批准号:40001006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徐逸伦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