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淘宝村形成机理及其“三农”影响效应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67324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0.00
负责人:郭红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20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20-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丁关良,金松青,郑霄勇,季晨,朱允卫,曾亿武,刘丁豪,李晓康,邱东茂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淘宝村“三农”问题
结项摘要

Under the tide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rural e-commerce, represented by Taobao Village,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promoting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obao Vill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China’s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academic research lags behi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directed towar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aobao Village and its impacts on “San Nong” Issues. Given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Taobao Village, this project attempts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aobao Village by applying relevant theories from disciplines such a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f the impacts of Taobao Village on “San Nong” Issues will then be tested empiricall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approaches. Through rigorou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roject seeks to answer a number of specific research questions: why, how and where Taobao Village are formed? What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aobao Village? This research project will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aobao Village, but also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utting forward policies tha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obao Village.

在互联网经济的大潮下,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正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淘宝村对于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目前对淘宝村形成机理以及其对三农发展影响研究不够,造成理论落后于实践,影响了中国农村淘宝村的发展。本项目准备从中国淘宝村现状出发,运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构建出中国农村淘宝村形成和演化一般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问卷和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淘宝村形成和演化一般规律以及其对三农发展的影响,从而对为什么会形成淘宝村、如何形成淘宝村、什么地区容易形成淘宝村、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等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回答。因此,本项目研究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实践上可为制定中国促进淘宝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在互联网经济的大潮下,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正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淘宝村对于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目前对淘宝村形成机理以及其对三农发展影响研究不够,造成理论落后于实践,影响了中国农村淘宝村的发展。本项目从中国淘宝村现状出发,运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构建出了一个中国农村淘宝村形成和演化一般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问卷和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淘宝村的形成离不开产业基础、电商平台、网络设施、物流条件、创业能人、政府作用和市场需求。本研究首次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各种因素在淘宝村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包括: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教育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地方经济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政策以及淘宝村形成过程中对周围村庄产生的溢出效应。本研究发现,当地的教育水平在淘宝村的形成中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而对其他企业的信贷支持则降低了新的淘宝村出现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采纳能够对农户农业收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利润率和销量的提升构成增收效应的来源机制;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加剧了农户内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资本禀赋状况是导致电商农户增收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政府应继续缩小互联网接入可及性的差异,为更多地区的农户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环境,同时要有意识地向贫困地区和弱势农户进行政策倾斜。研究表明,淘宝村发展能够对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还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本项目共发表相关论文16篇,出版专著2本,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DOI:10.14116/j.nkes.2021.03.003
发表时间:2021
3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8360.2019.08.011
发表时间:2019
4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一种改进的多目标正余弦优化算法

DOI:
发表时间:2019
5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0

郭红东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70373027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0773097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0101002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073136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473218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淘宝村的地方形成及对乡村文化空间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4150114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戴俊骋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淘宝村空间集聚、产业升级及其共同演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41901146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林娟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欠发达地区淘宝村网商集聚的过程、机理及区域效应——以河南省为例

批准号:41701130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丁志伟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电子商务对农村社会网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江苏“淘宝村”为例

批准号:5150836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周静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