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悬臂梁力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和识别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097411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刘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山东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曦,刘秀玉,秦淑斌,张晓琳,左致远,郑斐斐
关键词:
电化学分离技术传感器微悬臂
结项摘要

随着我国向自主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一步深化,对基于新科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和识别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项目立足于纳米科技和生命科学的基础测量问题,对微悬臂梁传感器的技术特性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当前悬臂梁测量技术存在的检测速度慢和溶液中分辨率下降等技术难点,从材料选取、结构设计、外部Q反馈以及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通过电化学分离方法对生物纳米系统进行测量,并对与之相关的若干科学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识别能力的传感系统,具有较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项目的成果将对深入理解生物纳米体系的力学和电学特征及动力学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项目摘要

在纳米尺度实现微弱信号的高效率、高速度、高精度实时检测是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国家安全、食品卫生、环境检测、临床医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向自主创新型国家转变,研究开发基于新科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和识别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本项目结合理论解析和有限元(Finite Element Analysis)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分析了悬臂梁的结构、振动、阻尼、频谱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普勒(Doppler)振动测试仪,通过自主开发的Labview软件系统,实现了微悬臂梁传感装置的构建,该系统经验证可以实现微米尺度结构的振动信号(频率范围:0-2.5 MHz,振幅范围:小于0.1 nm)测试。课题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外界信号与微悬臂梁的作用方法及相关机理,测量了氮化镓表面的极化电荷,实现了传统的压电激励和电容式激发方式,研究了声学激励、低频激光激励、电容高频激励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激励方式。实现了用频率为微悬臂梁共振频率1/n脉冲电信号对微悬臂梁进行共振激发;实现了双共面电极对微悬臂梁高阶共振模式的有效激发及其频率响应调制;实现了基于激光的微悬臂梁的非接触式远程共振激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悬臂梁阵列传感器用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和检测

批准号:2137512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柏林
学科分类:B04
资助金额:8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辐射校正的微悬臂梁红外成像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6117709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董立泉
学科分类:F0504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动静态结合的微悬臂梁阵列联合检测机理及传感器系统研究

批准号:6157143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于海涛
学科分类:F0123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微悬臂梁表面附着多目标质量位置双识别方法研究

批准号:1137208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飞
学科分类:A0805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