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遗传学理论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探讨内蒙古草原不同地区针茅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生态分化与维持机制、遗传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其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和分布特点及退化草地种群衰退的原因。并针对针茅属植物的衰退提出补救和预防措施。完成本项研究可为草地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的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针茅属(Stipa L.)植物放牧适应机制的研究
内蒙古温带草原针茅属(Stipa L.)植物地理替代机理探索
西北草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内生真菌的菌群结构及生态功能研究
短花针茅谱系地理与遗传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