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背景的大肠癌中,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最常见 ,约占全部大肠癌病例的5%-15%。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错配修复 (MMR)基因种系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MSI)引起。与人HNPCC 密切相关的有D2S123、D5S346、BAT-25、BAT- 26和BAT-40五个微卫星位点,有hMLH1、hMSH2、hMSH6、hMSH3、hPMS1、hPMS2六个MMR基因。MMR基因突变谱及微卫星不稳定位点在不同人群中具有多样性,新疆哈萨克人群与内地人群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背景差异且哈萨克人群结直肠癌高发,其HNPCC家系的研究较少。系统研究以建立新疆哈萨克人群HNPCC错配修复基因、MSI突变库并制定相应的突变检测策略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进新疆行哈萨克HNPCC大家系筛查及对所收集的HNPCC家系患病者肿瘤DNA样本进行MSI和MM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探讨其变化规率
目的 检测新疆哈萨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大家系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对HNPCC家系检测的意义。 方法 HNPCC家系筛查:对课题组先期筛查所得HNPCC家系采用电话、信访、当面询问等方式进行随访,进一步完善家系调查,以先证者为核心绘制出包含四代的HNPCC家系图谱,进行系谱分析,并建立家系成员档案。以调查随访完整的哈萨克HNPCC大家系105例成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所有成员大肠组织中hMLH1、hMSH2蛋白表达。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和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聚合酶链反应(PCR)。 结果 HNPCC家系的17例肿瘤患者中MSI的阳性率为100%,其中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患者16例(94.1%);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的患者1例(5.9%);选择的微卫星位点中Bat-25和Bat-26位点MSI表达率最为突出,在HNPCC组中分别为80%、100%;这17例患者均存在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家系88例未发病成员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者44例(50%),这44例成员中有40例hMLH1或hMSH2表达阴性。DNA测序显示这些患者存在hMLH1或hMSH2基因突变。hMLH1基因检测到G-A及A→T替换突变,hMSH2基因检测到C-T及A→T替换突变。二者均未检测到缺失突变。DNA测序发现该家系存在结论 HNPCC患者中MSI-H的患与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表达缺失、较早的发病年龄、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及低分化癌的发生之间有较好一致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计及焊层疲劳影响的风电变流器IGBT 模块热分析及改进热网络模型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HNPCC患者错配修复基因转录调控因子作用分析
D2S388、D2S2232微卫星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研究
新疆维吾尔、汉、哈萨克和回族健康人群尿液代谢轮廓分析
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和锡伯族的群体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