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岩质工程创面生态恢复困难的问题,采用室内实验与野外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岩质工程创面生态恢复机理和方法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不同工程措施条件下的人工土壤层稳定性、人工土壤配制、人工植物群落设计及建植方法等三方面,涉及客土厚度、不同粘合剂土壤固结能力、土壤排水、人工土壤配制、人工土壤养分、人工土壤结构、植物选取与乔灌草比例、植物群落建植方法等8种室内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在北方三种不同气候区野外现场开展综合实验,检验生态恢复的实际效果。本研究的特点在于综合性实验研究,主要创新之处是从土壤、植被、工程措施的角度对岩质工程创面生态恢复的机理和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在人工土壤稳定性研究中引入暗管排水技术;在植被建植方法研究中提出客土喷播(厚层基质喷播)+保育块苗移栽的群落建植方法。本研究预期发表研究论文6-8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石灰岩山地次生林恢复与保护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生态恢复工程多尺度效应整合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
深部岩体工程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我国北方地区虫媒病毒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