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标量、轴矢介子早已被实验发现,但对于它们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一直困扰着我们。鉴于和D介子衰变相比,标量、轴矢介子在B介子衰变中有较大的相空间,以及B介子物理研究在实验尤其在理论上的巨大成功,我们考虑运用微扰QCD(PQCD)因子化方法计算B介子到末态含有一个标量介子(S)或一个轴矢介子(A)的两体衰变的分支比和CP破坏,通过和已有的实验数据对比来限定这些介子的一些性质,或者通过相关的唯象分析来预言这些介子可能的内部结构。同时,对于末态为一个轴矢介子(A)和一个矢量介子(V)的衰变道,还可以进行末态极化的研究,给出极化分数和不同螺旋度振幅的相对强相角等丰富的物理信息。总之,在B介子衰变中研究标量和轴矢介子,不仅是一种认识这些神秘介子的新途径,还可以用来验证因子化理论、检验标准模型和发现新物理信号。
对于标量和轴矢介子尽管在两个B介子工厂早已被发现,但对于它们的内部结构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如质量在1GeV以下的标量介子是两夸克态还是分子态或多夸克态,质量在1GeV之上的标量介子是基态还是激发态,不同轴矢量介子味道本征态之间的混合角等。我们课题组在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之前就已经开始相关课题的调研和分析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按时结项。按照批准申请书中既定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认为质量在1GeV以下的标量介子为是四夸克态粒子,质量在1GeV之上是两夸克基态粒子,对一些轴矢量介子的混合角可取值给出了限制。共完成了9篇SCI收录论文,第一作者的论文7篇。其中,Phys.Rev.D上4篇(三篇是第一作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BESIII实验上测量粲介子到赝标量介子η/η'的半轻衰变
B(Bs)介子衰变研究
B介子弱衰变及稀有衰变研究
J/psi衰变中标量介子性质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