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蛋白组学等学科成果,借助分子设计技术、新合成技术及新药效方法,进行全新结构或新靶标的IGRs基础探索,是当今新农药创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项目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之上,选择AST受体dippu-AstR2为研究对象,采用前期工作中已模建的dippu-AstR2的三维结构,利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等方法系统模拟AST及其类似物分子与受体在真空中以及磷脂双层环境中的结合过程,探讨小分子与受体的作用机理,建立合理的抑制活性-结合自由能的预测模型;采用建立的模型开展虚拟筛选和基于dippu-AstR2三维结构的新型IGRs的合理设计;对新设计的化合物进行优化与合成,最终通过受体水平结合验证以及生物学活性评价,发现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新型IGRs化合物和潜在IGR靶标。本项目研究将为基于靶标受体的新农药创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对丰富农药的靶标,增强我国IGRs源头创新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为了发现具有更高活性、结构新颖的IGRs化合物,本项目以天然抑咽侧体素(Allatostatins,简称ASTs)及AST受体dippu-AstR2为对象,在上一个项目(编号:20672138)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开展基于AST受体结构的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s,简称IGRs)的合理设计和发现研究。设计并合成六大类共46个AST模拟物并进行了生物学活性评价实验,探索了AST类似物构效关系规律。本项目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有:(1)通过对“核心五肽”C末端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揭示了Gly4和Leu5残基对活性有重要贡献,属于保守区域;(2)首次设计仅保留“核心五肽”末端Leu5的全新结构的非肽类B系列化合物,并发现此系列化合物B1有良好的活性,为进一步非肽化的改造提供了依据。(3)以前期发现的高活性化合物H17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结构及不同氨基酸位点的修饰,发现了5个具有更高抑制JH生物合成的化合物(C1, D1, E3, E11, E13),并阐明了Gly2、Phe3和Gly4残基的构效关系。(4)利用NMR和MD技术研究了AST类似物的溶液构象,首次提出了“linear”构象可能是AST类似物活性构象,在与受体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按计划进行,并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发现了5个活性优于H17的高活性模拟肽化合物和1个非肽小分子模拟物,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6篇。申请专利2项,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3名。参加国际会议12人次并作口头报告6人次。先后邀请国外专家3人次来项目组交流,派出研究生2人次到国外留学开展合作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干扰昆虫表皮形成的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设计与合成
基于结构的新型小分子模拟肽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创制
具有双作用位点靶向磺酰脲受体的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基于昆虫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靶标结构的新型农药分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