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电灵敏度法测量了多种非晶结型样品的光增益特性。它同电场有规律的非线性关系,最大值超过10(3)。进行了条件和区分性实验,确定其导电机制为雪崩效应。由此建立了机理模型,测量和计算了电子和空穴的离化率,推导了电荷放大增益的计算公式。计算的击穿电压与测量值接近。制备了纳米硅薄膜二极管,由击穿电压的负温度系数,确定为隧道效应。这与非晶硅大不同,表明微晶粒的作用使其更近晶体性能。用八位动态真空试验系统,成功地进行了图象和电子轰击实验。非晶硅电子倍增器的加速电压比晶体硅低得多而增益很高,很有应用前景。还进行了提高太阳电池和纳米硅效率的原理性试验,尚待改进提高。发表论文8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微晶/非晶硅合金超晶格的制备和物理效应
离子选择场效应管中非线性和非理想性的补偿研究
含硅纳米晶的掺铒光放大器增益特性的研究
铁电膜和纳米晶的光学非线性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