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当前水稻生产最具威胁的病害之一。本项目拟在前期扎实工作基础上,围绕RSV基因沉默抑制子与水稻OsSGS3互作机理这一核心问题,采用定点突变、酵母双杂交、Deep sequencing 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基因水稻及其抗性测定、免疫共定位、Northern blot等方法,探讨RSV的基因沉默抑制子p2和p3与OsSGS3相互作用机制,揭示OsSGS3在水稻抗RSV侵染中的作用机理,弄清p2和p3对水稻tasiRNA代谢调控的作用方式,为深入研究RSV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水稻抗病毒机制奠定基础,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为创制抗RSV水稻新种质提供新思路,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前景。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重要的水稻病毒病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水稻种植业,其病原物为水稻条纹病毒 (Rice stripe virus, RSV),是纤细病毒属的代表成员。NS2和NS3是水稻条纹病毒编码的两个沉默抑制子,两者的定位均能定位在细胞核上,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NS2的亚细胞定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水稻内源基因SGS3是植物自身编码的一个沉默抑制子,沉默抑制子往往与抗病性相关,因此,本课题围绕这一个核心问题开展NS2和SGS3基因功能研究这两方面工作,所获结果如下:.1.共定位和BiFC结果显示NS2能与拟南芥、本氏烟和水稻的Fib2互作,互作位点位于细胞核上;利用VIGS技术分别沉默NS2和NbFib2基因,发现这两者被沉默后会影响RSV在本氏烟中的系统侵染。.2.通过VIGS技术沉默了本氏烟的SGS3基因后,发现沉默植株对RSV表现出明显抗病性;根据水稻编码的2个SGS3的同源区构建了OsSGS3-RNAi 的转基因水稻, 并获得T1代植株,下一步将进行RSV抗病性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NS2的基因功能即通过与NbFib2互作参与RSV的系统侵染过程;同时,SGS3也极可能与RSV的抗病性相关,OsSGS3-RNAi的转基因水稻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OsSGS3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水稻条纹病毒致病因子NS3与水稻OsCIPK32互作抑制寄主防卫反应的机理分析
水稻条纹病毒S-蛋白基因变异与品种抗性的互作研究
基于病毒-寄主互作研究构建抗水稻条纹病毒新策略
水稻条纹病毒与寄主植物翻译延伸因子1A的互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