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中医症候为大气下陷和血瘀证,肺络庳阻是最可能的始动病机。通心络提高血清NO等途径改善内皮功能,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本课题组预实验证实通心络能有效降低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肺动脉压。拟将进一步研究通心络治疗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评价通心络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研究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细胞舒张血管活性物质NO和调节NO水平各种因素(包括eNOS合成和活性,ADMA、 DDAH表达水平和活性,左旋精氨酸水平及精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通心络是否激活NO途径舒张血管;拟研究通心络对PGI2合成通路PAR1-MEK-ERK1/2-cPLAα和PAR2-p38mapk -NF-κB-COX2中信号分子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干扰RNA抑制PAR表达,是否抑制通心络降低肺动脉压力作用以探讨通心络是否激活PARs通路增加PGI2合成和释放,阐明通心络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理学机制。
基本按照申请项目申请所述计划内容完成主要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经费使用和分配合理,目前已经授权发明专利一项,研究结果论文正在投稿中。.作为我国传统的处方中药,通心络胶囊(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586页)是运用中医络病学说,在益气、活血化瘀、搜风解痉通络的治法指导下,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胶囊,主要成分为水蛭、全蝎、蜈蚣、蝉蜕、土鳖虫五种虫类药物,配以人参、赤芍、冰片、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等药物而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改善内皮功能,扩张血管,抗氧化等功效。通过本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探索,我们初步证明通心络胶囊具有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建立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连续给予三个不同剂量通心络(200mg/kg/天, 400mg/kg/天以及 800mg/kg/天),共21天。结果表明通心络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改善心输出量和右心室肥厚。此外,通心络可明显改善肺小动脉重构,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肺血管炎症反应。使用通心络较能可显著增加肺组织和血浆中一氧化氮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调肺组织中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8-异前列烷(8-isoprostane)和硝基酪氨酸(nitroyrosine)浓度,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增加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eNOS)、SOD1、SOD2蛋白表达,降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2和-4(NADPH-2/-4)表达,但对于GTP激活蛋白1(Rac1)未见显著影响,推测通心络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点可能为增加SOD活性及表达。.因此,该项目研究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201110041130.6)—“通心络在制备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中的应用”,初步提供通心络在制备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这种通心络在制备治疗肺动脉高压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项目取得了应用方面的进展,为进一步开展通心络治疗或辅助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实验,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和询证医学证据,具有广阔的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缺氧对肺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影响及其与肺动脉高压关系
基于肺络构效和肺热络瘀理论的清络饮协调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机制研究
内皮间连接在心肌无再流中的作用及通心络的干预机制研究
通心络通过调节斑块内胆固醇流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