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香蕉(Musa spp.)驯化自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香蕉生产国,目前的年产量已超过800万吨。由此可见,栽培香蕉为我国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本项目的研究中我们将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测序技术,分别从叶绿体(mat K和trn L-F)和核基因组(Waxy和Adh 1)水平对代表栽培香蕉各主要栽培品系及其野生亲本分布范围的样本进行测序,以期望通过利用多个基因的数据系统全面地揭示栽培香蕉具体的起源地点与方式,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栽培香蕉及其野生亲本的遗传结构进行初步探讨,以为将来栽培香蕉的遗传改良与分子育种建立一个可利用的遗传资源库。
栽培香蕉(Musa spp.)驯化自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属(Musa),是世界上第四大栽培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栽培香蕉生产国之一。在本项目的研究中,我们收集了芭蕉科中的大部分物种以及栽培香蕉的各主要品系,并采用了现代分子实验技术对栽培香蕉的起源方式与起源地点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基于本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初步推断栽培香蕉最初的驯化中心可能在东南亚,而目前广泛种植的各栽培香蕉品系是由芭蕉科中多个野生亲本M. acuminata(A基因组), M. balbisiana(B基因组)和M. schizocarpa(C基因组)之间或M. acuminata不同亚种之间多次杂交而来。其中,野生亲本 M. acuminata 中只有分布于东南亚各岛屿上的亚种是栽培香蕉A基因组的供体,而B和S基因组是通过于二倍体AA栽培香蕉杂交而来。此外,通过比较栽培香蕉及其野生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我们发现栽培香蕉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而言,本项目的研究揭示了栽培香蕉的驯化历史,并为进一步的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中国一新记录属——厚隔孢属(Chlamydopsis)
变豆菜属15种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栽培人参的起源与驯化研究
六倍体栽培裸燕麦的起源与驯化
中国樱桃 (Cerasus pseudocerasus) 遗传多样性及其栽培类群的起源驯化研究
南疆(原产)栽培杏(Prunus armeniaca L)的驯化起源及甜仁性状定向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