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发生严重“颤藻水华”的湖泊、池地塘中,我们首次成功分离获得了“3株”颤藻藻株。对这些藻株进行了大量培养、毒性检测、毒素制备、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结构分析等项工作。结果表明:拉氏颤藻的提取物经多种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为无毒株,它引起水体中白鲢鱼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藻体宽达7.2μ使鱼不能吞食“萎瘪”所致,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颤藻、微囊藻rDNA基因间隔区有一段20bP长的高度保守序列可用于蓝藻生物特有的系统学鉴定;核磁共振光谱结果指出:小分子环七肽微囊藻毒素MCYST-LR的结构及环上氨基酸残基的连接方式和顺序;从采于昆明滇池的阿氏颤藻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称做oscillapeptin D(1)的毒素、为胰蛋白酶抑制剂,结构显示是硫酸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元负荷特性及其调控潜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污染与藻毒素毒性研究
藻类毒素与肝癌关系研究
BT毒素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石墨烯的水环境行为及对淡水藻类毒性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