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消融治疗早期肝癌已获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疗效。但由于其凝固坏死范围有限,热消融用于治疗中大肝癌容易出现残留或复发,影响患者长期生存。131I - chTNT为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能与肿瘤组织的变性细胞或坏死细胞的核膜特异性牢固结合,利用抗体的导向性将放射性核素送到实体瘤的坏死核心,由内到外照射摧毁肿瘤。联合应用射频消融及131I-chTNT瘤内注射能显著增加抗体的靶点,扩大消融坏死范围,而对周围正常肝组织无影响。项目拟通过射频消融联合131I-chTNT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肿瘤的动物实验研究及针对肝癌的初步临床应用,评估其毒性、安全性、局部疗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对中大肝癌的疗效。项目率先将射频消融与131I -chTNT放射免疫疗法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探讨其应用地位,预期能为不能手术的中大肝癌患者提供新的合理治疗选择。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RFA)联合131I-chTNT瘤内注射对兔实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并探讨RFA所致肿瘤坏死组织作为131I-chTNT结合的靶点,是否能提高其肿瘤内浓度(T/NT)。.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右腿肌肉内成功植入VX2肿瘤,按照肿瘤不同大小随机分为三组:Ⅰ组,肿瘤直径1cm-2cm;Ⅱ组, 肿瘤直径2cm-3cm;Ⅲ组, 肿瘤直径3cm-4cm。随即每组根据不同处理措施分为四个亚组:A亚组(对照);B亚组(单纯RFA);C亚组(单纯131I-chTNT瘤内注射);D亚组(RFA+131I-chTNT瘤内注射)。治疗后超声随访观察15天,根据超声测量结果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措施对肿瘤的治疗效果。C、D亚组131I-chTNT瘤内注射后,于第1、8和15天行SPECT/CT扫描,并分析比较T/NT。.结果:超声观察结果发现131I-chTNT瘤内注射治疗兔VX2肿瘤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p>0.05)。RFA或RFA+ 131I-chTNT瘤内注射对肿瘤治疗或抑制肿瘤进展方面效果显著(p<0.05),但两者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131I-chTNT瘤内注射后,SPECT/CT扫描发现D亚组T/NT(55.45±41.83)显著高于C亚组(7.23±5.61)(F=18.89, p=0.001);同时,D亚组T/NT变化在随访观察期间随时间呈线性上升趋势(r=0.47, p=0.01);肿瘤大小和131I-chTNT瘤内注射剂量对T/NT变化无影响(p>0.05)。.结论:RFA对兔VX2肿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单纯131I-chTNT瘤内注射或联合RFA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RFA术后瘤内注射131I-chTNT可显著提高其T/NT,在实性肿瘤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新疆软紫草提取物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抗小鼠原位肝癌的作用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活检同步消融一体化诊疗方案治疗肺肿瘤的单中心临床分析
抑制Treg联合微波消融瘤内注射免疫微球的抗肝癌研究
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免疫缓释微球治疗肝癌的研究
清除Gr1+CD11b+髓源性抑制细胞联合微波消融瘤内注射免疫微球减少肝癌消融术后复发的研究
射频消融联合盐酸灌注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