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改进微结构材料会表现出一系列令人神往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埋入SiO2基质中的微晶Ge(以及Si和C)呈现出的量子尺寸效应,能使Ge(或Si、C)发射可见光。为了寻找实现纳米或微晶Ge(SiC)可见发光的新途径,我们利用射频共溅射技术,采用SiO2+Ge(或Si或C)复合靶,把Ge(Si、C)埋入SiO2中,优化工艺条件制备出Ge(Si、C)/SiO2复合膜,随后在不同温度退火处理获得uc-Ge(或Si,C)/SiO2 复合膜,在合适的Ta均得到了较强的可见光致发光,基中Si、C的发光优于Ge。我们用拉曼谱系统地研究了退火温度Ta 、Ge 、Si、C的含量、复合膜厚度,纳米晶粒尺寸等与发光强度、峰位之间的关系,对这三种复合膜的电学性质也进行了研究,对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我们已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发表论文8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平面微腔中嵌入锗自组装量子点的硅基发光器件
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的硅可见光辐射
稀土离子掺杂微晶玻璃上转换发光超快量子调控的研究
微晶碳化硅中铒室温发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