蜾蠃亚科是一类凶猛的捕猎性天敌昆虫,主要捕食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对害虫种群数量起到直接自然控制作用。全世界目前已记述3000余种,我国仅记述155种,且区系分类和系统发育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项目拟在申请者已有收集研究基础上,系统地补充收集和研究该亚科的种类记述文献和标本,做较全面的鉴定和分类工作,订正和记述已知属种,描述新属种;从形态学研究和分析具进化意义的形态结构及其变异,并讨论各特征的变化规律、进化顺序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采用PAUP4.0、Hennig86等程序,探讨该亚科各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根据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修订和完善分类阶元与系统。本项目为害虫生物防治、综合治理、植物保护持续发展以及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蜾蠃亚科种类是一类凶猛的捕猎性天敌昆虫,主要捕食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对害虫种群数量起到直接自然控制作用,我国该亚科的区系分类和系统发育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项目在已有收集研究基础上,系统地补充收集和研究该亚科的种类记述文献和标本,做较全面的鉴定和分类工作。在项目经费资助下,本项目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执行,在三年内完成了除新疆、山东、台湾之外的20省份91个市县326个采集点的标本采集,共采集3000余头标本,借阅核实相关单位馆藏标本500余头;同时,进一步补充收集蜾蠃亚科分类文献资料,结合文献和标本经传统形态分类鉴定,共鉴定该亚科43属249种,其中23新种24中国新记录种,已对所鉴定种类进行详细特征描述、特征拍照、绘图及区系分析等,并完成了分属分种检索表的编制,部分新种及新记录种已公开发表,其余新分类阶元在后续研究过程将陆续发表;通过野外观察、记录及拍照相关种类生物学特性,结合形态结构差异,分析了51个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进化顺序及在分类上的意义,由于少数属尚未收集到标本,我国蜾蠃亚科所有已知属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尚未全面完成,待后续研究中通过模式标本核实等方式解决此问题。研究结果已发表论文6篇(SCI 2篇),另有3篇论文正在投稿阶段(2篇SCI),科研成果获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三等奖 1项,在此项目研究基础上,“中国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膜翅目:胡蜂科)”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通过本项目研究促进了我国胡蜂科分类研究的发展,改善了世界胡蜂科区系分类中我国的研究状态落后的局面,为害虫生物防治、综合治理、植物保护持续发展以及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粉末冶金铝合金烧结致密化过程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中国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区系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中国殃叶蝉亚科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片角叶蝉亚科区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
新疆食蚜蝇亚科昆虫分类和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