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运用人地关系论、企业地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以农村工业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为分析框架,以河南省200多家农村工业企业问卷调查和第二次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等数据为基础,系统评价了农村工业化的绩效,提出了城乡综合型工业化的观点;创建了一个包括制度、技术、市场、区位资源禀赋等区位因子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的区位分析模型和以组织活动和制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的组织推动机制、增长与结构转换模式、产业与企业联系、区域发展型式;分析了农村工业污染的行业与地域特征及成因;提出了农村工业发展的多元化战略和政策调控模式。共发表专著2部,论文11篇,获省级奖一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灾后重建地区的经济韧性测度及恢复效率分析: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为例
移民背景下内蒙古晋语大包片传统民居形制特征与分异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中国农村工业持续发展跟踪研究及其区域作用机理分析
欠发达地区行政区域交界处社区可持续发展定点研究
乡镇工业发达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