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区,选择何种利用模式和耕作制度提高农田生产力,解决耕地退化问题一直是我国科学界致力于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倍受推崇的生态化学计量学(Ecological stoichiometry)方法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思路。"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原理,研究生态系统能量和多重化学元素平衡,为研究C、N、P等主要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过程中的计量关系和规律提供了一种综合方法。本研究以此入手,通过对不同轮作系统"植物残体-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活体植物"体系中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揭示元素添加对农田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及土壤-根系界面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土壤有效态养分转化的影响,探索主要元素化学计量特征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本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磷平衡研究
绿洲有限灌溉农田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循环
多年生人工草地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时间变异特征
黄土丘陵区坡面尺度不同整地方式的生态水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