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野外生态试验站的长期植物和土壤观测资料,开展野外采样和氮磷施肥实验,建立我国典型森林叶、凋落物和土壤C:N:P比的参数库。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对比分析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温带针阔混交林、亚热带阔叶林和热带阔叶林C:N:P比特征,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磷平衡的C:N:P比临界值,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同时,开展森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与碳、能量通量的相关分析,阐明碳氮磷平衡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认识植物-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揭示碳氮磷元素之间的交互及平衡制约关系,对于促进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的发展,为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减缓温室效应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气温上升的响应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轮作方式下农田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氮沉降是否加剧“氮饱和”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磷限制
多年生人工草地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时间变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