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成因机制的研究对于反演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及壳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选择秦岭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上的印支期埃达克质花岗岩体,在野外地质学、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电子探针、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等现代测试方法,重点研究以下四个问题:(1)埃达克质花岗岩类的源区性质、熔融机理及产生的动力学背景;(2)花岗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源区性质及幔源岩浆作用在花岗岩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通过寄主花岗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 探讨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及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4)对扬子地块北缘、南秦岭及北秦岭地块上的印支期典型埃达克质花岗岩体的横向对比研究,探讨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后的岩石圈构造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等理论问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西羌塘新生代埃达克质火山岩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南阿尔金两期埃达克岩成因及其对洋-陆俯冲转换过程的指示意义
赣西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埃达克质岩-I-A型花岗岩类复合岩体成因研究——以浙江舟山岩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