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鱼体特定反应中的关键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腺三磷酶ATPase,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过氧化氢酶Ct)和非生物物质代谢的混合功能氧化酶MFO(细胞色素P-450,苯胺羟化酶)作为亚致死剂量污染生态反应酶学指标体系,研究两类不同水体典型污染物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效应。结果表明:各种指标酶的离体实验与活体暴露均具有典型的剂量-效应关系,可作为鱼体功能和器官损伤的生态生物学标志(Biomarker),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生物转化酶细胞色素P-450和苯胺羟化酶的诱导,能够充分显示“最灵敏生物反应”对有机污染条件改变的早期警报。同时采用物理、统计和机理模型进行亚致死剂量分子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为发展我国的分子生态学做初步工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农药小分子的酶免疫化学研究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扁吻鱼保护生态学研究
黄河裸裂尻鱼冷适应主要相关蛋白和酶的分子进化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黄河兰州段环境污染对鱼和两栖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