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乡村“适宜性”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08364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李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军,靳亦冰,赵雪亮,刘超,崔文河,张晓瑞,岳鹏,李晓丽,吴晶晶
关键词:
乡土建筑聚落河西走廊建设模式人居环境
结项摘要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之一。由于地处戈壁绿洲,其人居环境建设一直饱受生态环境恶劣、建设资源短缺困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大量河西乡村开始不顾自身资源条件限制,盲目进行人居环境建设。不仅加速了资源支撑能力的下降速度,而且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更大危害。.课题研究从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生产特征实际情况出发,以"科学"、"和谐"为目标,构建了符合河西走廊区域特征的特色化人居理论,探索富有"生存智慧"的绿洲聚落规划、新型乡土建筑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工作将现代农民生活需求、传统乡土建筑营造智慧、当代绿色建筑技术有机整合,积极促进当地人居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三方面统一协调,既有效缓解人与环境、资源、建筑之间的激烈矛盾,又使人类在建造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最终实现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

项目摘要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之一。由于地处戈壁绿洲,其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一直饱受生态环境恶劣、建设资源短缺困扰,乡村聚落、乡土建筑发展过程中各类问题十分突出。.课题开展三年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学科融贯为方法,以“科学”、“和谐”为目标,从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资源条件、生产特征实际情况出发,调研行程近2万公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河西走廊区域特征的特色化人居理论,探索了富有“生存智慧”的河西绿洲聚落规划、新型乡土建筑技术支撑体系,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成果一:系统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乡土建筑、乡村聚落的演变历史,揭示出区域人居环境发展的整体脉络与阶段特征。通过收集、整理大量史料,研究工作揭示了河西走廊不同历史时期中建筑、聚落的“类”、“型”、“期”,并对数千年来区域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演变——建筑、聚落形态更替现象,从动因、机制方面加以详细解释,较为清晰的诠释了数千年来人类营建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之间的动态规律与耦合关系。.成果二:将不同层次的人类居住环境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纳入统一研究体系,科学剖析河西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中蕴含的“营建规律”,明确了区域性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课题将单纯的“乡土建筑”研究与“生态”、“生产”、“人”各方面要素相综合,科学、系统的总结了本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历程中所蕴含的宝贵“营建规律”与“营建特征”。成果表明,人居环境的“营建规律”形成了复杂的有机结构,具有典型的层级特征,是人类在漫长的营建活动中,将具体的自身建造活动与特定地区中抽象的自然、社会、思维规律相结合的最终产物。.成果三: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指导,以“营建规律”运用为实现手段,提出了基于地域特征的生态脆弱地区“适宜性”乡土建筑发展模式理论。理论内容涵盖“生产技术”、“营建技术”、“管理制度”以及“人类居住价值观”四个方面,将“农宅建设”、“聚落规划”与“农业生产范式”、“文化培育”等不同尺度、性质的研究对象有机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尊重了区域人居环境的独特生成背景与形成、发展、演变规律,又积极探索了如何利用区域性优势资源以及传统建造技术的当代发展可能。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李钰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170516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8670881
批准年份:1986
资助金额:0.8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071702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1271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571323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8971018
批准年份:1989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970396
批准年份:1999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540066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31171252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乡村人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性模式研究

批准号:59578007
批准年份:1995
负责人:刘克成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西北地区城市传统回族聚居区适宜性人居环境营建模式研究

批准号:5120841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黄嘉颖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批准号:50578164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赵万民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严寒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与建筑的生态策略研究

批准号:50378023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金虹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