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狭窄模型、电生理技术、生化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证明心肌肥厚自由基生成增加伴清除减少,引起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改变,易发生心律失常的假说。为心肌肥厚发病机制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腹主动脉狭窄后,心肌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同时伴有基清除能力下降;给予SOD能明显抑制心肌肥厚的发展;此时,心律失常的自然发生率明显升高,乌头碱和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的阈值降底。在大鼠腹主动脉狭窄心肌肥厚模型,还发现原癌基因c-fos和c-ymc表达异常,以及L-型钙通道改变;钙通道拮抗剂能对抗心肌肥厚的发生,并能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基于WSR反应器不同稀释介质条件下MILD燃烧分区特性研究
自由基与原癌基因(c-myc、c-fos)表达及心肌肥厚的关系
钙调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在肥厚心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伴发兔颈脊髓空洞的侧凸形成机制及BMSC移植干预的实验研究
心肌肥厚易感心律失常的新机制:STAT3/miR-27a/Hoxa10轴调控心肌电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