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沙参属植物进行大规模野外调查和采样的基础上,进行了30个居群的移栽试验,12个物种的细胞学检测,10个居群的人工杂交和遗传分析以及25个居群的变异式样统计分析和等位酶检测,研究该属植物形态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和种间生殖隔离的程度,探讨该属植物物种形成的方式和机制。与此同时,采用序列分析方法,对沙参属全部2组7亚组25个类群核DNA的ITS片段进行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初步构建了沙参属的分子系统树。根据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的证据,修正该属的分类系统。本项目还发现1个新种,并利用形态学性状和等位酶技术对该属濒范物种裂叶沙参的濒危机制进行了探讨。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1篇在SCI刊物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我国旋毛虫属分类鉴定和分子进化研究
泡桐属系统分类与起源进化
东亚葡萄属基部类群的系统发育、网状进化和分类修订
沙参属植物多态现象、成因与物种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