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俯冲带及间断面产生的次生震相的识别方法;利用转换震相确定了牡丹江—海拉尔一带600km和410km间断面的深度及形态;利用层析成象结构及660km间断面形态讨论了俯冲带的展布;利用波形拟合及滤波分析方法确定了震源过程及震源位置,并讨论了不同地震记录图的利用。发现牡丹江—海拉尔一带660km间断面在不同地区深度和结构不一样;西部深较浅,结构简单。中部深度较深,东部深度变化大。表明660km间断面受到了俯冲带自东向西由俯冲到东西向展布的影响。得到日本海1994年6.5级深震具有两次破裂过程,高频与低频破裂特征不同。这在地球动力学上有重要意义。此外提出滤波一分段分析的新方法,完成了预定目标并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涡轮叶片厚壁带肋通道流动与传热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俯冲带物性及670公里间断面穿透问题的研究
西太平洋俯冲地区地幔间断面起伏与结构研究
通过叠加sP前驱波研究汤加-斐济俯冲区"410"速度间断面起伏
喜马拉雅碰撞带俯冲构造的地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