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陶寺城址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II FJT1),专家学者初步研究认为是中国史前尧帝时代(前2400-前2000年)的天文台遗址。本项目对遗址进行全面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首先分析该遗址的天文指向线系统,包括中心观测点、半圆型墙基上的缝隙和远处山峰构成的地平线。 以天文模拟分析与实地观测相结合, 以太阳、月亮、明亮恒星以及行星为观测对象,研究其观测功能及其天文学意义,为确定该遗址的天文台性质提供准确而且可靠的科学证据。其次对该址进一步挖掘,分析考古年代及其对应的物质文化,为研究该观象台提供必要的考古学证据。 再次考察中国早期的天文观测与历法,探究该古天文台的天文与人文功能。上述三方面研究相结合将对该古天文台遗址的功能和性质做出科学的结论,证明该史前天文台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遗址,其天文学意义及历史文明价值是极其重大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陶寺遗址出土人类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
面向时域天文学的虚拟天文台核心能力建设与科学应用
陶寺遗址的石器生产技术和石料资源利用:早期城市出现的经济支撑
物理考古